新竹海埔新生地是我國首項填海造陸工程。位於新竹市香山區(前新竹縣香山鄉),北臨頭前溪出口,南接鹽水港溪口,總面積為314公頃。
民國38年政府遷臺,為因應人口驟增,政府致力於提升糧食生產。因耕地面積受限,爰本會於46年邀請已故臺灣大學農學院農業工程學系主任金城先生,負責新竹海埔新生地研究規劃工作。
47年9月成立「新竹海埔地開發小組」,在楊寮村附近,與農民合作圍堤開墾,名為「楊寮圍墾試驗區」。鑒於該區水稻種植試驗成功,本會遂於48年6月設立「新竹海埔地第一實驗區」,展開大規模海埔地圍墾工作,49年底新竹海埔新生地
實驗區舉行竣工典禮。
當年物資匱乏,尚無進步機械,築堤、封水門均需要依靠大量人力,運用沙包與推土機,在潮汐漲落間完成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喪生。為能與海爭地,把滄海變成良田,許多榮民與官兵不幸在圍墾過程中犧牲了,如今海埔新生地能遍植水稻,是榮民為建設臺灣,付出血汗的重大成果。
圖說:
上圖:民國49年海埔新生地竣工典禮(圖片來源:本會提供)
下圖:民國52年12月本會立碑紀念殉職軍人王金城先生(圖片來源:本會提供)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新竹海埔新生地(2020/8/5查詢)。
2.經濟部水利署:水利故事集-臺灣海埔地開發的辛酸血淚,電子報第0311期(2018/12/28)。
3.韋煙灶:新竹沿海地區的地理環境變遷與區域發展,海洋文化學刊 第五期(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