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圖說舊事
圖說舊事
千言萬語話當年
千言萬語話當年
泛黃的老照片,留住了他們當下的生命記錄 那些曾經洶湧澎湃的大浪 卻仍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
放大
臺北51年12月1日榮民礦砂場五週年紀念大會。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臺北51年12月1日榮民礦砂場五週年紀念大會。
民國58年榮民於金山礦場開礦採砂工作情形。
49年12月臺北榮民砂礦場三週年紀念,場慶畫刊牆面。
49年12月臺北榮民砂礦場三週年紀念。

除戎裝採礦報國 臺北礦砂場場慶

民國 46 年
鄭國隆專員、葉綺文代理助理員

臺北砂礦場成立於民國46年12月1日,受經濟部委託,負責開採臺北縣淡水至萬里沿海一帶鐵砂礦,計有淡水前洲子、北勢村南勢岡、頭國崁子腳、老梅、石門及金山水尾、萬里龜吼村等7處,總面積約計120餘公頃。
砂礦場草創初期規模小,經費拮据,榮民前輩運用木槽水瓢等簡易工具,以肩挑手挖的人工採砂方法,從海砂裏淘取鐵礦。採砂作業既費人工,效率也差,營收僅堪維持榮民基本生活,因此當時榮民弟兄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極為艱困。
48年部分換用乾式磁選機作業,不但減少場員體力消耗,亦增加生產量。而生產技術的逐步改進,也由47年生產鐵砂7千餘公噸,到49年已可生產1萬1千餘公噸,盈餘達200萬元。
49年12月臺北砂礦場三週年紀念,製作「場慶畫刊」,內容真實反映當年時代背景,「換下戎裝穿上民裝、拿起鐵鍬來到砂礦場、有了積蓄、娶個新娘」、「工作時工作,娛樂時娛樂」、「過去我抗日報國,現我生產報國,反攻大陸時我一定滅共報國」、「讓我們團結努力」。時移世易,現在觀之,仍能深刻感受當時退除役官兵們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與憧憬。
臺灣北部沿海鐵砂礦儲量不多,當時國家尚處於以美援規劃各項經濟計劃建設臺灣階段,國內市場有限,砂礦場在產銷均甚為困難的情形下艱苦經營,榮民弟兄站在海水中辛苦工作,無懼風吹雨打「砂裡淘金」,從事沿海砂鐵採洗作業,發揮無畏無懼的戰鬥精神,均秉持堅強的意志力與必成的信念,由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擴充榮民礦業開發規模,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資料:
1.輔導會真情故事-事業機構篇-第二章 商礦機構-榮民礦業開發處
2.維基百科:1960年代臺灣(查詢日期109年11月9日)
3.維基百科:美援(查詢日期109年11月9日)

放大
臺北51年12月1日榮民礦砂場五週年紀念大會。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臺北51年12月1日榮民礦砂場五週年紀念大會。
民國58年榮民於金山礦場開礦採砂工作情形。
49年12月臺北榮民砂礦場三週年紀念,場慶畫刊牆面。
49年12月臺北榮民砂礦場三週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