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參與經建
參與經建
鑿穿一片天地
鑿穿一片天地
榮民是國家發展的動力 在臺灣的土地上,參與國家各項建設 榮民弟兄蓽路藍褸,一步一腳印 為建設美麗家園而謹守崗位...
:::
放大
挖掘渠道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挖掘渠道
工程施作2
工程施作

榮工傳承技術 供應嘉南灌溉兼防洪

撰稿人/資料來源:張良鵬
2021/08/04
特色
以地球而言,約有97%的水留在海洋之中,而可供我們使用的淡水量則不到0.8%,故「水」相對地非常珍貴,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之一。地面上的動植物,仰賴水循環的降雨或逕流水而生,但要長期儲存於地面,需要廣大的空間及技術層面,再加上台灣境內的河川地勢陡峻,河川短小,河床比降極大,遇雨則山洪暴漲,氾濫成災;逢旱則乾涸見底,用水缺乏,唯一治本之道為興建水庫水壩。 早年,為了安置戰後退役的官兵,在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先生的號召下,開始於東西橫貫公路的開闢,也奠定了榮民工程技術的基礎。而曾文水庫的興建,就是榮民自力承辦成功的工程,使得大家吸取現代施工的技術和經驗,傳承了上千位的技術員工們,接續有能力承建國家十大建設等,並開拓國際工程業務。 曾文水庫乃政府於石門水庫建設完工後,所施行的臺灣第2座大規模綜合水利開發建設計畫。這項集農業灌溉、防洪、公共給水與水力發電於一身的水庫建設計畫,除對臺灣南部的農業發展與水資源開發利用具有相當貢獻外,對於臺灣大壩工程技術的茁壯與發展更是功不可沒,不但藉此培養與建立我國自主壩工設計與施工專才,也讓正值草創期的榮工,因而獲得政府的大力扶植與培養,進而迅速茁壯發展,並逐步朝世界級營建機構之路邁進,極具時代意義與價值[1]。 曾文水庫是遠東最大的一座水庫,集水面積四百八十平方公里,蓄水容量七億餘方,工程於民國56年10月開工,62年10月提前一年完工蓄水。曾文溪上游的曾文水庫,主要目標為調節並充分利用曾文溪之水資源,並改善與擴充嘉南地區耕地之灌溉,完成後兼具水力發電、給水及防洪等效應。另外,水庫蓄水成湖後,原本崇山峻嶺、人跡罕至的庫區,成為映照四周蓊鬱山林的萬頃碧池。為了使這天然美景、豐富的大自然生態資源能與全民共享,於民國63年7月正式開放觀光[2]。水庫有得天獨厚的風光,不管是生態旅遊玩家、人文歷史采風、特色美食之旅,都有客製化的行程安排。 今日,我們「飲其流者懷其源」,喝水的時候,就要想到水的源頭,不要忘記榮民的辛勞付出,感念這些工程技術人員無聲的貢獻。
[1]黃俊銘簡佑丞-曾文水庫建設過程與對榮工發展的影響摘要《檔案季刊》11卷3期(民101年9月),P28。
[2] 資料參考: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旅遊資訊網https://www.wrasb.gov.tw/TSENGWEN/index.aspx
放大
挖掘渠道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挖掘渠道
工程施作2
工程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