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印象有哪些?
有人聯想到卡其制服、橘色小圓帽、躲避球;有人想到生字簿、國語作業簿、數學作業簿;有人想到家庭聯絡簿、模範生、榮譽卡;也有人想到口風琴、小鼓、參考書、排路隊回家。每當憶起學生時代,才驚覺歲月匆匆、時光荏苒,離小學階段越遙遠,越覺得回憶是如此甘甜,值得回味。
課桌椅,尤其是雙人課桌,為甚麼課桌中間要畫線,而且不准超線,稍一犯規,啪!隔座的女生就打過來。
舉凡小考、段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幾乎一生中的考試,都是在課桌椅上完成。木製課桌椅是大家共同的回憶,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它與森林保育處(簡稱森保處)有密切關係。現在讓我們藉由文獻及訪談林業先進們來一窺究竟。
民國57年,森保處製材廠成立。鋸製的木材之中,針一級木(紅檜、臺灣扁柏)材質較佳,主要行銷國內及日本;針二級木(鐵杉)因材質較差,無法耐久,不受市場青睞,因而滯銷。而森保處的製材廠具備乾燥、防腐設備,可以改善鐵杉原有材質的缺點,提高利用價值。正逢當年暑期開始,國民義務教育由原來的六年延長為九年。因為就學人數的增多,臺灣區將需課桌椅十五萬套,臺北市就需三萬餘套,總需要量超過二十萬套,對整個臺灣木材市場是一個空前未有的龐大數目。當時,每一班級的課桌椅購置費基數為新臺幣五千元。
以往課桌椅多使用臺灣出產的楠木(樟科)及椎木(殼斗科)製成。民營業者多使用楠木,但楠木的乾燥處理,多以陰乾法,楠木乾燥至含水量百分之十二的乾燥窯費用,每立方公尺約為四百元。也有業者使用進口柳安木,森保處則使用鐵杉。
民國57年9月,議員質詢國民中學新的課桌椅質劣粗笨,油漆塗刷不均,且配色難看,各校試用一週,已有十分之三的桌面和桌腳分了家,甚至有四腳高低不平的情形,以致學生怨聲載道。森保處製作之課桌椅係以鐵杉為材料,因乾燥窯將木材含水量控制在百分之十二,製成課桌椅品質評價良好,市場讚譽有加,異軍突起。原料與乾燥技術是森保處能從國內眾多木材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兩大致勝關鍵。
104年8月13日,森保處訪談林健民先生。提到:「木工廠的工人分兩班制日夜趕工,第一班從早上7點半工作至下午4點半,第二班從下午5點工作至凌晨1點。每日成品出貨,配銷全臺灣。木製課桌椅不同於鋁製、鋼製、塑膠製的產品,這可是每件都需卡榫的手工製品。」
林健民先生談到,「鐵杉有傷癒樹脂溝(脂囊),雲杉有紅點,冷杉有白點,紅檜爛一片(空心),扁柏爛蜂窩(抹香腐),至於闊葉樹的柳安木具有導管孔,很好辨認。」這些是木材鑑別方法。
看似不起眼的課桌椅,卻大有學問,舉凡桌面板,單人桌面板長60公分,寬40公分,抽屜高15公分;雙人桌面板長119公分,寬37公分,抽屜高也是15公分。並非一整塊木板,而是每塊木板膠合而成,有兩片接、三片接、四片接、五片接、六片接,每一塊桌面板要靠兩根併行的下穿檔來咬合嵌住,這樣才不會反翹。桌腳或椅腳靠橫桿來搭接,都是使用卡榫,不用鐵釘或螺絲。
鐵杉從山上運下來,進場前有原木組管理,接下來第1項加工屬製材組,第2項屬乾燥組,第3-6項屬機作組,第7項屬塗裝組,第8-10項屬包裝組。在木工廠歷經相當繁瑣的加工程序,才能成為實用的課桌椅。工序大致有以下步驟:
1.製材削片(大剖)
2.木材乾燥
3.桌面板膠合與桌椅腳磨砂
4.作榫
5.木料拋光
6.半成品檢驗
7.噴漆磨砂
8.穿檔結合
9.包裝
10.出貨
其中機作組分為三班,每班約20人,男女各半。第一班做桌面板膠合、桌椅腳磨砂,第二班做榫頭、榫孔、桌面板鉛筆溝、椅座板釘孔,第三班木料拋光、半成品檢驗。然後送至塗裝組噴漆磨砂,最後來到包裝組,或包裝運送至現場再組裝,或完成組裝以成品出廠。
104年8月22日,森保處訪談前輩駱義發先生,提到:「民國57-77年,這20年是森保處木材加工廠的黃金時期,課桌椅銷售累計達150萬套,為全臺最大課桌椅供應廠,最高峰時,每年可生產24萬套。」
民國63-65年,課桌椅不符合學童的身高體重,老舊課桌椅無法汰換,成為社會話題,也是議員質詢關切的重點。65年底,行政院長蔣經國在行政院院會中指出,國民中小學課桌椅大多陳舊破爛,且其尺寸大小與各年級學生之發育成長情形不能配合,宜統一設計標準型式,凡不適用者,於三年之內全部重製更換。
民國66年,教育部指定輔導會承製「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五年計畫」更新課桌椅業務(民國66-70),91萬6000套。這時,森保處木工廠才大量生產國小課桌椅,國中高中大專課桌椅亦接受訂單,產品深入全臺各地區學校。民國67年,合併木工廠與製材廠為木材加工廠,原製材廠為第一分場,原木工廠為第二分場。第二分場負責生產課桌椅,下設總領班、原木領班、製材領班、乾燥領班、機作領班、塗裝領班。72年輔導會又承製「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畫」更新課桌椅業務(民國72-77),102萬3000套,這時改良型課桌椅出現(民國72-85)。
民國73年,課桌椅生產突破年產量20萬套,森保處並有二臺售後服務巡迴專車,展開全臺巡迴服務工作。每個學校都送貨,全臺跑透透,想起那段歲月,也曾擔任木材供銷業務的許哲仁這樣表示(104年9月6日訪談林業先進許哲仁先生)。民國77年,森保處課桌椅銷售累計突破150萬套,為全臺最大課桌椅供應廠。82年6月,課桌椅累計生產達200萬餘套。課桌椅生產一直持續到86年,都還很興旺。致命的打擊是88年政府採購法實施,優惠不再,無法競爭致迅速步上停工關閉的結局。
森保處貯木場的木材最後流向,部分原木外銷、部分內銷,每週定期於臺北、宜蘭及豐原輪流標售一次。製成板材、家具,部分枝梢廢材經過削片,再供應紙廠製紙。其中上述的木材製品皆散逸無蹤,難以追尋,無從掌握。唯獨課桌椅歷經歲月的洗禮依舊存在,而且你我都曾使用過,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一提及課桌椅,每個人都有無窮回憶與想像,還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情感。這是森保處與全國人民最緊密的連接,內斂而含蓄,伴隨著我們求學生涯。過去大家只專注紅檜、臺灣扁柏的利用,其實課桌椅的鐵杉才是真正走入每個人的心中的樹種。
後來的新型課桌椅多使用加拿大進口鐵杉製成,材質較軟,很多老師表示,還是從前的老課桌椅做工較細,品質較佳,較耐用,新型的課桌椅耗損率太高了。老課桌椅歷經20甚至40年的使用都沒有蟲蛀,可見當初的乾燥程序踏實且完備。
看來,產品就是信譽的保證,往事雖已成追憶,但課桌椅歷久仍常存,這些課桌椅不僅紀錄了森保處當年製材的榮景,更是當年木材加工廠存在的證明。撫今追昔,凡存在必留痕跡,想必當年被裁撤的員工如今看到課桌椅多少會感到一絲懷念及欣慰。此外,能在這富有歷史傳承與卓越光輝的單位服務,也深感光榮與自豪。
參考資料:不滅的榮光-榮民築路北橫記(森林保育處10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