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保國衛民
保國衛民
奉獻黃金歲月
奉獻黃金歲月
國軍英雄用小我,成就了保國衛民天職的大我 他們一生為國盡忠,在不同的崗位上 勇敢而堅強地默默付出、犧牲奉獻...
:::

救援盟軍,揚威異域─仁安羌大捷

民國31年03月01日~民國31年06月01日
地區:滇西、緬北
重要性
由於在第一次滇緬戰役的優秀表現,中國遠征軍得到盟軍的信任,在藍伽展開對中國駐印軍的訓練計劃。由美國提供駐印軍隊的裝備,英方負責糧餉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國負責受訓的官兵,打造出名揚國際的中國遠征軍。
第一次滇緬戰役
根據 1941 年 12 月所簽訂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國遠征軍得以進入緬甸。但遲至 1942 年 2 月英軍節節失利,英軍求中國出兵馳援,國軍才入緬作戰。 首次征緬之役,日軍與國軍第二○○師政府部隊展開激烈的同古爭奪戰,在人數及裝備均不如日軍之下,第二○○師牽制日軍並阻止日軍南侵,同古一役創下盟軍首次堅持不屈的戰鬥記錄。但盟軍唯一的勝利應屬孫立人的仁安羌之役。仁安羌大捷之後,戰局並未好轉,在緬東的國軍相繼失利,密支那、八莫皆被佔領,國軍由緬北回國的路線亦被日軍切斷。曼德勒戰線上,英軍以國軍作戰當掩護,向印度英帕爾急退。國軍成英軍的掩護部隊後,被日軍各個擊破,史迪威與羅卓英等將領,決定退至印度。
自珍珠港事變以來,日軍在太平洋海域以及東南亞地區可說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英美盟軍則節節敗退。民國31年2月,日軍登陸緬甸,3月初擊敗英軍控制南緬,隨即以三個師團的強大兵力向北推進。我最高統帥部為確保滇緬公路之補給線以及援助盟軍,特派遣第5、6、66軍附獨立之裝甲、工兵、空軍等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至北緬協同英軍作戰。 這是繼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再次開赴異域遠征! 但由於種種因素,使得盟軍戰況不利。主要原因是英軍覺得沒有固守緬甸的
決心與必要,面對日軍攻勢所採取的方針是保存實力,企圖向印度方面轉進。這使得日軍除了在緬中的同古與我第5軍之200師有過激戰外,其各役餘皆輕易取勝。 但不幸的是,英國人撤退的速度仍快不過日軍的追擊。4月7日,英軍印緬第1師主力7千餘人以及部分戰車部隊、傳教士、教師、公務人員及眷屬數百人,在仁安羌(Yenanyaung) 附近被日軍第33師團麾下之214、215聯隊所包圍,其另以一個大隊佔領平牆河(Pinchong River) 渡口以截堵英軍的救援。時日軍出動飛機大舉轟炸被圍英軍,情勢危急,包圍圈節節緊縮,英軍本身已經沒有預備隊可用來解圍。印緬第1師師長斯高特少將(M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