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四月至六月,在抗日戰爭的豫湘桂戰役中,中國第1戰區部隊在河南中部地區,對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軍進行防禦戰役。 此時期日軍因中途島海戰慘敗,太平洋海上交通線已受威脅,於中國長江沿線之運輸,亦時受中美空軍干擾。為挽救其不利態勢,日軍從1944年春起,集中兵力,向中國正面戰場發動了代號為“1號作戰”的戰略進攻,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以補救海運之困難。於三月初始,在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指揮下,日軍從東北、華北抽調5個師團、5個旅團約20餘萬兵力,其主力於四月上旬集結完畢,分三路向豫中進攻,目標為打通平漢線南
段。第1戰區集中18個軍約30萬人,由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統一指揮,組織抵抗。 我軍之作戰方針為在嵩山地區與日軍決戰,先於扶溝、汜水一線防阻日軍,若日軍成功渡河,則以許昌、新鄭、鄭州、滎陽一帶據點,消耗日軍攻擊力後,伺機反擊。 然四月中旬起,日軍發動攻勢,有效運用飛機、戰車、汽車、騎兵等快速運動部隊,模仿閃擊戰之要領,利用錐形突擊及滲透戰術,破壞我軍之指揮通信機能,充分發揮機動奇襲之利。日軍攻勢鋒芒甚銳,短時間內便攻陷三十餘縣鎮,我軍則因道路破壞不夠徹底,加上裝備不良,反裝甲武器過少,雖憑高昂意志一再阻擊日軍大隊,但仍未能有效阻滯其快速部隊之運動,加上機動部隊運用過於分散,未能
在臨汝、登封一代有效集中戰力,適切利用嵩山地形,反遭日軍機械化部隊,在平原有利地形上逐次消耗殆盡,日軍終達成打通平漢路之目標。 日軍進而渡過黃河,夾擊洛陽、宜陽、新安地區之我軍,我軍於洛陽附近守備部隊西移,僅留第15軍及第94師奉命留守洛陽,強抗日軍圍攻半月有餘,於牽制消耗敵軍居功甚偉。日軍陷洛陽後雖繼續工現洛寧、靈寶等地,但兵力不足,攻勢衰歇,被迫退於陝縣、洛寧之線,與我軍對峙。 此戰我軍雖艱苦奮戰,付出重大犧牲,但鄭州、許昌、洛陽等戰略要地仍淪陷,亦無法阻止日軍打通平漢線;但國軍主力退守豫西、皖西各要地,配合游擊勢力與空軍,繼續襲擾日軍,使其未能有效地利用平漢線交通
。日軍消耗大量兵力,亦未能達成其整備內陸交通線之目標,終究無法挽救其戰略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