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保國衛民
保國衛民
奉獻黃金歲月
奉獻黃金歲月
國軍英雄用小我,成就了保國衛民天職的大我 他們一生為國盡忠,在不同的崗位上 勇敢而堅強地默默付出、犧牲奉獻...
:::

底定東北大勢的錦州戰役

民國37年09月12日~民國37年11月02日
地區:東北
重要性
在五十二天內,國軍四十七萬人完全犧牲,中共並自國軍手中獲得大批美國武器,對共軍而言,這場戰役已是決定全局的勝利。
遼瀋會戰
民國三十七年秋,中共認為鄉村包圍城市的形勢已經成熟,遂決心和國軍在東北、華北和華東展開戰略決戰。國軍駐守瀋陽、長春和錦州三座城池。十月,林彪所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先對駐守錦州的國軍展開攻擊,加以殲滅。錦州是東北的咽喉,錦州一失,切斷了關內外國軍的聯繫。此時被圍半年的長春已經援斷糧絕,許多將領投降,瀋陽變成了一座孤城,十一月二日瀋陽為共軍所奪,而東北全境落入中共手中。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0月,在遼沈戰役最初階段中,共軍東北野戰軍主力對據守遼寧省錦州國軍進行的攻堅戰役。 錦州西距山海關近200公里,東距瀋陽230公里,是國軍東北剿匪總司令部與華北剿總連接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指揮第6兵團部及2個軍部、7個師及其他部隊共10萬餘入,固守該市。共軍中央軍委於本年夏季徹底將國軍孤立於長春、瀋陽兩大據點之內後,即決定必須先拿下錦州,徹底封死東北國軍撤入關內的
最後機會。 錦州的重要性,南京方面也並非無知。為增援錦州,國府中央從關內急調第39、第62軍,第92軍第21師,獨立第95師,海運至葫蘆島,連同原駐守錦西的第54軍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從瀋陽調新1、新3、新6軍,第49、第71軍等共11個師又3個騎兵旅,組成西進兵團,實行東西對進,夾擊進攻錦州的中共東北野戰軍。 國軍是希望重演前一年四平戰役的勝利。 遵照中共中央軍委關於集中主力,首先攻佔錦州的指示,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決定以5個縱隊16個師和炮兵縱隊主力奪取錦州,以2個縱隊8個師在錦西以北塔山、虹螺山一線組織堅守防禦,阻擊東進兵團,以3個縱隊11個師置於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