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北大勢底定,華北戰局也發生鉅變。幾年苦戰下來,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早已難以支撐日益艱難的戰局。至本年秋季山東方面戰況結束後,國軍僅能控制以平、津兩要城圍中心的地區。11月東北遼瀋會戰亦結束,華北國軍更形孤立,雖然南京中央曾多次建議傅作義將此間國軍主力由天津海道運出,但皆基於總總考量而未能實現。 對此,中共方面看得很清楚,必須集中華北、東北兩方面的共軍,全力殲滅傅部國軍。1948年12月11日,毛澤東給林彪、羅榮桓等發出《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鑒於東北野戰軍主力6個縱隊距平、津、塘還有數天路程,另5個縱隊尚
未入關;在徐州戰場上,人民共軍正在圍殲國軍第十二兵團,並包圍了杜聿明集團,為使南京方面不迅速作出讓傅作義集團放棄平、津南下的決策,毛澤東明確指示,從本日起的兩星期內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如張家口、新保安),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繫而不作戰役包圍,如對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敵。尤其不可將張家口、新保安、南口諸敵都打掉,這將迫使南口以東國軍迅速決策狂逃。 20日,共軍發動天津戰役。12月下旬,其野戰軍和入關的東北野戰軍迅速將駐守天津、塘沽的國軍緊緊包圍,截斷了其海上南逃之路。天律警備司令陳長捷率所部第六十二軍、八十六軍共10個師13萬餘人,依託鋼筋水泥構築
的環城碉堡群,倚仗護城河、鹿砦等嚴陣以待。20日,天津週邊爭奪戰開始;但士氣不振,戰力低落的國軍幾乎無法阻止共軍猛烈的攻勢;而共軍憑藉優勢的火砲,幾乎每天都能攻佔大片防禦陣地,並逐步壓縮國軍於市區之內。 12月22日淩晨,共軍華北第二兵團向新保安發起總攻,平津戰役第二階段開始。共軍逐次殲滅新保安、張家口、天津國軍。經11小時激戰,共軍全殲傅作義的精銳部隊第三十五軍軍部及兩個師。23日,華北第三兵團及東北第四縱隊,對向北突圍的張家口之第十一兵團共7個師(旅)展開堵擊、追擊,當晚收復張家口,戰至次日將第十一兵團5.4萬餘人殲滅于張家口東北地區。爾後,中共中央軍委令東北野戰軍一部及華北野戰
軍第二、第三兵團嚴密包圍北平。 華北戰局至此大勢底定,天津宛如東北的錦州,是國軍撤退的最後活路。天津丟失,象徵在北平的大軍將插翅難飛,最後只有走向投共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