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為台澎之前哨,為自由基地安全的屏障。歷經二天又八小時的金門大戰,是極具關鍵性的戰役,不但瓦解共軍血洗台灣之美夢,更讓我國軍重振信心,也為台灣基地往後的安定、富足提供了保證。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共軍在大嶝島之役後欲奪取金門,沒想到又強烈的東北季風吹亂了原先的計畫,我國軍奮勇作戰,終於在二天之內,共軍登陸一萬五千人,被我軍俘虜六千人,其餘殲滅。
民國三十八年(1949)4月,共軍渡過長江,隨即攻陷首都南京,並席捲了浙江、湖南、江西、廣東等大陸東南半壁江山。8月,共軍第三野戰軍進入福建,共軍第10兵團於17日陷福州、9月初進迫廈門。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僅蘇聯等共產集團國家率先承認,就連一向與中華民國有深厚友誼的美國也猶疑觀望。此時,廣州陷共,政府再遷都重慶,而駐廈門國軍經激戰後,被迫在10月17日撤出,僅剩金門及其周邊島嶼作為拱衛台灣的最前線,面對內戰局勢的急轉直下、國際盟友的背棄,對中華民國來說,正是最風雨飄搖的晦暗時刻。 10月24
日夜,共軍以28軍與29軍中的7個團共11000多人的兵力,搭乘機帆船分二梯次突襲金門,妄圖藉著攻佔廈門的餘威,一舉拿下金門,作為其「解放台灣」野心的前奏。但共軍囂張的氣焰即將遭到痛擊,此時駐守金門的國軍為22兵團的第5、25軍,並獲得12兵團18軍的增援從而強化了防禦部署,在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將軍的指揮下,官兵們積極訓練、構築工事,抱著與金門共存亡的必死決心面對共軍的來犯。 25日凌晨,共軍船團200餘艘在金門古寧頭、東、西一點紅、壟口一線登陸,此時國軍戰車第3連第1排排長的M5A1輕戰車,因前日在壟口海灘演習時履帶脫落,而在另一部戰車伴隨下留置原地搶修,卻陰錯陽差地成為力阻共軍搶灘
的鋼鐵堡壘!負責守備該區的國軍201師601與602團,在發現共軍登陸船團後,更以強烈的火力重創共軍部隊。但蝟集而來的共軍,憑藉著慣常的滲透戰法,竄入國軍防線後方,並企圖攻佔金西地區制高點的132高地,若高地不守,則共軍將可直薄金門城!601團的官兵們豈容共軍陰謀得逞,在激烈的浴血奮戰下,國軍據守住了西山、觀音亭山、132高地構成的第2道防線。清晨3時30分,國軍118師353團發揮主動精神,開始向共軍發動逆襲,而海軍的202號掃雷艇與砲艦南安,也在古寧頭西北外海砲擊登陸共軍,同時湯恩伯將軍命18軍軍長高魁元接掌各部隊指揮權以實施反擊。就在此時,12兵團第19軍亦抵達金門,其14師41、42團
及18師52團登岸後,隨即與118師、11師31團及戰車第1營組成機動打擊部隊,從4時30分起,分由壟口、湖南高地、132高地發起總攻,壓迫共軍至古寧頭以北地區。天亮後空軍冒惡劣天候陸續出動F-51、蚊式FB.26戰鬥轟炸機,乃至B-24重轟炸機支援友軍反擊,並炸射對岸的共軍砲兵陣地。稍後戰車登陸艦中榮號加入戰局,給予登陸共軍致命打擊。在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下,國軍於25日傍晚收復西一點紅,並將共軍圍困在林厝—古寧頭一線。26日凌晨,共軍第2批船團載運增援部隊登陸,但因大部船隻前日已遭國軍炸毀,故登岸人數僅千餘人而已。26日拂曉
,海軍太平號驅逐艦抵達金門,國軍在各兵種協同下對共軍發起總攻,上午10時,12兵團司令胡璉將軍抵達金門,即刻擔負殲滅共軍的指揮任務,中午12時,國軍克復林厝,殘餘共軍在北山負隅頑抗,但在國軍官兵的將士用命之下,北山及古寧頭海岸的共軍終究在27日上午陸續被殲。 古寧頭戰役,國軍以1,262名官兵的寶貴生命,不僅使來犯的1萬零40餘名共軍全軍覆沒,其中3,000人以上為國軍擊斃,另有7,059人被俘或反正,瓦解了共軍解放台灣的迷夢,更穩定了台灣原本動盪不安的人心,奠定了台灣未來半世紀長治久安的發展基礎,參戰榮民弟兄實屬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