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周爺爺─周文義
作者:肯捨無私
住在宜蘭寧靜的遠鄉, 周爺爺認養貧童數十年, 一疊孩子的問候稚語, 是他最大的心頭寬慰, 孩子個個長大,學業有成, 周爺爺笑開懷,喜見欣欣。 宜蘭縣的山川壯美與海原俱全是讓人驚嘆的,有山的剛毅,有水的柔湄,有礁兒的勇於承擔浪花沖擊,有平原的無私承載大地豐茂,住在宜蘭的居民也多半有著雙重性格,肯吃苦耐勞的硬頸作風,能熱情助人的親切性情,來到宜蘭特別可以感受當地人的殷勤與淳樸,在煙雨濛濛的暮春季節,我們一路輾轉詢問的尋覓到員山鄉,為了走訪一位為善不欲人知的老榮民─周文義周爺爺。 戰亂中成長.幸運的福將 周文義今年已八十三高齡了,但他挺直的脊樑和靦腆的笑容,讓人看不出他實際的年齡
,在我們得知有這麼一位傾畢生所有來撫幼助學的老人家時,心中的感動是不可言喻的,幾次的聯繫都被周文義以「這一點小事不值得報導」而推掉,他一點兒都不願張揚自己所做過的好事,認為這是每個人都該做的事,並沒有什麼特別;最後,我們只好說「如果沒有訪問到;將無法向輔導會交差,著實很為難。」才引發他的同情心,怕我們受委曲而接受訪問。雖然為了訪問他而費了不少勁兒,但,一上午的訪談下來,的確讓人有不虛此行的感覺,並不健談的周文義始終都掛著和藹的笑,那股認命與寧靜,自在與無求,真的值得我們敬佩、學習。 民國六年出生於河北省大民縣的周文義,是個務實的農家子弟,民國二十五年,十九歲的他看到馮玉祥的部隊有紀律、有尊嚴
、威風凜凜的模樣,讓周文義下定決心參加軍隊,編入二十九團,與抗日名將吉星文同一個師,部隊裡的嚴格訓練和軍令如山,令他對軍旅生涯充滿了憧憬,住在西苑的訓練兵營接受嚴格的脫胎換骨,不到一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全國掀起了抗日的熱潮,他也就開始了隨軍東征西討的日子。 由於兵種是步兵,對日抗戰便展開他一生最艱辛的跋涉,在沒有營養可言的軍隊生活中,每天以南瓜、地瓜或雜糧裹腹,匆匆忙忙的趕路,整個的北方可以說是走透透,部隊從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到安徽等等,一面打,一面走,一直走到大後方。戰亂中的世界使他快速的長大,他慶幸自己在兵荒馬亂中並沒有受過一次傷,但也遺憾南征北討的日子,讓他中輟的學業;這份遺
憾,他一直放在心中,每當覺得自己的前途發展因學歷不高而受挫時,就倍覺讀書的重要,也因為如此,埋下他日後肯無私地捐錢助學的小小種籽。 民國三十八年,他分發到上海,編入陳大慶所屬的警備司令部,並奉派到金門、烈嶼等最先哨的第一線,在水頭的日子是一連串的烽火,幸運的他仍舊是一員福星,從來不曾受傷,廈門失守後,隨軍調到台灣,服務於空軍警衛旅,守機場、守油庫,捍衛國家物資,整整二十個年頭,把青春歲旅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光陰都獻給了國家。 中橫做先鋒.浸淫大自然 民國四十五年底,他以少尉退伍,正值壯年的他,在新竹只過了一個舊曆年,休息了短短的時間後,馬上就投入了開發中部橫貫公路的工程行列,一年零十個月的日
子,他們一小段、一小段的開山鋪路,不管高山如何橫阻,不管生活如何清苦,繌是埋頭「樂」幹的擔任第一線開路先鋒,從中華村到馬當,一條艱辛的長路就在榮民先輩的鮮血與汗水中開挖建設成功,這一群可敬的開路先鋒,曾讓高山低頭,請河水讓路,即使在歲月的相催中漸漸凋零,但他們留下貫穿台灣東西部的中橫公路,卻給台灣帶來太多的進步與方便,嘉惠多少後山人與遊客,在台灣建設史上功不可沒。 長久以來在大自然環境裡討生活的他,不喜都會的文明繁華,只愛自然的樸實敦厚,中橫的任務完成後,他再度向大自然挑戰,從中橫的峭壁絕崖中退下,又上了另一個開發戰場鄉,民國四十八年,宜蘭森林開發處成立,有了開鑿中橫的豐富經驗,在森林深處築
建山地小路更不成問題,更何況是在棲蘭山那樣風景優美的地方。他被甄選上機械訓練班,在大員山接受負責開大型工程吊車的技術,學有專精後,回到棲蘭山,從民國四十九年九月一直待在貯木場,浸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養成他淡泊的性格,面對大自然無私的包容,給予他無私的認知和體會,把森林之美開發成一個人人可以共享的天然國家公園;這一做又是二十年的光陰,直到民國七十年才告老退休。 牆面上貼了六幅從月曆上拆剪下來的棲蘭山風景,他神情滿足的說:「棲蘭山以前哪裡是這麼優美的?我們把她變了一個樣兒了,現在可是遊客最喜歡去的風景區啦!」的確,棲蘭山保留了原味的幽靜純美風景,是多少老榮民前輩用歲月與體力悄悄換取的,他們把原始
森林開發成觀光資源,年紀大了,功成身退,沒有精力再去遊山玩水,但從一幅幅山水之勝中,品讀到他們的過往的辛勞,卻也忍不住心頭的驕傲,而泛著淺淺的微笑,這就是榮民們不居功的無私精神,付出所有青壯歲月,用盡一斧一鑿的體力與血汗,讓後人在綠蔭處處下賞景乘涼。 慷慨助貧童.十年不間斷 退休之後的周文義,手頭上只有一點點積蓄,他開始想到把身邊僅有的錢做最有意義的安排,他記得沒退休之前,曾路經宜蘭家扶中心,看到有許多有心向學但家中遭逢變故、清貧無力就學的孩子亟需幫助,他回想起自己因戰亂而中輟的學業,以及後來的大半人生因書讀得少而衍生的種種不便,決心將來有錢之後一定去幫助這些孩子們,民國七十二年,他申請到
台東的馬蘭榮民之家報到,八十年再分發到彰化榮家,但他始終未離開居住已久的宜蘭縣。 民國七十二年開始,他有了第一筆小小的積蓄,便送到宜蘭家扶中心以十萬元永久認養了一個小孩,跨出他捐錢助學的第一步;民國七十四年,他估算手邊的錢還夠生活費,就又不定時的以年繳方式再度做臨時認養;八十年政府全面發給戰士授田證的補償金,他拿到了二十萬,立即就全部送到家扶中心再認養一個,那時,家扶中心已從認養一個孩子十萬元調整到十二萬元,他辛勤的點點滴滴儲蓄,等湊足了十二萬再度認養;八十四年起,他不定期的捐獻認養從未斷過,直到八十八年又認養了好幾個,他可以說是長期以來宜蘭家扶中心最持久、最認真也最清貧的認養人。 周文義
所幫助的孩子,有的已經三十歲,讀完了大學,有了很好的工作;有的只有三歲,連幼稚園都還沒上,從一大疊認養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他十六年來未曾間斷過的行善長史,認養學童不是永久性的,有些是孩子長大了,可以自謀生活,有些是家境好轉不再需要幫助,有些是父親出獄、母親病癒等等危機狀況消失後可以自行扶養孩子,家扶中心會主動幫他更換認養學童,讓他的愛心持續不斷的燃燒、發光、放熱、送暖…… 他簡樸的家中,沒有任何裝飾,僅有的只是幾張他細心用塑膠袋包好的照片,那是家扶中心的認養學童和他的合照,照片上的孩子笑得很開心,周文義的笑容也一片慈祥,牆上的佈置,寫著大大的幾個字:「周爺爺,我們愛您!」是的,周爺爺是他們很少
看到,影響卻非常深遠的人,他們在校、在家都不忘常給親愛的周爺爺寫信,一封封遠從各地寄來的信,一句句感心肺腑的誠摯之言:「周爺爺,請您多保重身體!」「周爺爺,我的成績很好,請您放心!」「周爺爺,祝您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周爺爺,我又長高了!」「周爺爺,我考上了大學,都是您的鼓勵和恩惠。」「周爺爺,請您來我們家玩!」「周爺爺,謝謝您的壓歲錢!」「周爺爺,請您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周爺爺,請您多注意身體健康!」讓人看了忍不住感動得熱淚盈眶;對一個終身未娶的老榮民而言,這些沒有名分,卻對他充滿真摯的關愛和感激之情的孩子們,應是他人生最大的安慰吧! 植栽怡性情.摺紙顯童心 然而,十幾年來,這一切
都在沈默的進行著,他也未曾展示家扶中心長期以來送給他的感謝狀和獎牌,或者一大落的收據、信札、認養名單,直到有一位曾經住在一塊兒的朋友的女兒,長大之後,考上了聯合報的記者,報導出這位她從小就很欽佩的爺爺行善不欲人知的小故事後,這則溫暖的訊息才被人們知道。周文義因此而獲選八十七年的榮民模範,以及好人好事代表,在他謙和無求的世界裡,寧願寧靜地讀著孩子們的信,想像他們出人頭地,想像他們健康活潑……。 周文義今年八十三歲了,高血壓及心臟病讓他每天都得吃藥,好在員山榮民醫院就離家不遠,他可以散個步就去看病;自己可以料理三餐的俐落身手,顯示出他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從來沒有特別保養的他,閒來自己種種花木,玩玩
盆栽;還喜歡拿廢棄的廣告紙摺出各種花樣,組合成一幅幅藝術圖案掛在牆上,上百個摺紙玩意兒中,我們看出他的赤子之心,童趣與淡泊情懷。 問他此生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竟然毫不忌諱的笑著說:「我只希望自己走得快一點、好一點,不要拖著久病,麻煩到別人。」我聽得愣住了,速記的手幾乎無法下筆,他毫不在乎的笑容顯示這是他的真心願,生命對他而言,輕得有如鴻毛;但,他對某些孩子的一生轉捩點,何嘗不是重如泰山。這位幫助了別人一輩子的可愛老人家,最擔心的都是怕麻煩別人,怎不令人又敬、又愛、又嘆呢! 歸程,雨依然濛濛,天依然灰暗,我的心卻有一片清晴澹朗,因為,周文義的故事讓我有了新的人生啟思,我想起發明樂高玩具的創始
人所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任務,也是一個禮物。」不禁會心,是的,周文義是到人間送禮物的可愛使者,他完成了生命的任務,也教給我們如何分享僅有,如何分享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