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大陸配偶「唯錢是尊」?兩岸婚姻無真情?這是個讓人感動的夫妻檔。 823榮民游源誠先生,喪偶多年,眼看著兒女各個成家立業,事業有成,家中僅剩其獨居蘇澳家中,三餐自理,隨著年紀漸漸大了,身體也因飲食不均,愈現羸弱,時有病痛發生。 在子女孝心協助下,透過友人介紹,認識原籍大陸浙江省定海市籍的鍾兆珠女士,由於兩人同病相憐,在子女的催促及兩廂同意下,鍾女士也願意放棄當下一切,陪同游源誠輾轉來台;彼此從語言溝通、飲食文化、生活作息、觀念差異的情況下,在兩人同一興趣(田園種菜)的驅使下,逐漸建立了相知相惜,相扶持的堅毅感情。 每日清晨四、五點,游伯伯與鍾女士一起床,稍微盥洗後,戴著斗笠
,穿著農裝,前往自家後的菜園,在占地約有一、兩百坪的園地中,種滿時節性的蔬果。詢問游、鍾夫婦兩位,種那麼多蔬果,自己吃得完嗎?有在賣嗎?吒問之下,鍾女士帶著喜悅的笑容表示:沒有在賣,除了部分是自己吃以外,其餘的,就是每週六,前往台北探視游伯伯兒女時,帶去給其子女家人吃的。從兩夫妻在菜園子裡的有說有笑,那種快樂與滿足,身上的泥土與汗水淋漓的夾雜,散發出的幸福,恐怕不是親身接觸,端視實況接近的人,可以理解的。 游伯伯的生活起居,由於鍾女士的細心照顧,顯得正常很多,現在幾乎是:上午四、五點起床到菜園,運動兼勞動,七點鐘吃早餐,七點半洗個澡,八點鐘休息,十點半左右起床,看看報紙看看電視,十二點半
午休,下午四點兩人又一起前往菜園拔草整菜園,晚上六點吃晚餐,七點鐘洗完澡,八點鐘就寢,一睡到天亮,日復一日,生活悠閒。 然游伯伯因眼疾,多次前往榮總看病手術等,均由鍾女士全程陪同照顧,鍾女士的各項表現,並獲得伯伯子女的認同與讚歎。每週六、日在台北的家族聚會,總是少不了鍾女士的身影,夫妻倆的快樂喜悅,總是掛在臉龐,雖然年紀相差近二十歲,但卻因興趣嗜好,彼此投入,深居簡出,共同經營這份感情,也讓我們體會出:年齡並非距離,省籍不是問題,培養共同興趣,彼此體諒呵護,用心經營,才能真正創造出和諧美滿的家庭;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信這才是真正「夫妻」深情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