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學習不嫌遲, 八十歲行醫不嫌老, 他義務教學又義診, 他活學活用民俗療法, 他要用獨門的良方, 讓台灣不再是「近視王國」。 在台南市區裡靠機場附近,有個寧靜寬闊的眷村─仁和村,居民大多數是空軍退下來的老榮民,敦親睦鄰在這兒實行的非常徹底,守望相助更是昔日袍襗不忘的深情,如果,打聽這兒住著的人,必然會有好心的鄰居一路把你引到他家門口,我們拜訪梁壽仙梁伯伯,就是在濃濃的村人情味裡,體會榮民們相依相守的情誼;眷村裡對這位白髮的老爺爺並不陌生,八十歲高齡仍健步如飛,耳聰目明的畢竟不多,更何況他的仁心濟世與和善助人,更是村子裡人人皆知的良醫。 逃難路接生.決心要習醫 出生於
民國八年十月十一日的梁壽仙,自小家中就十分清寒,父親出外經商長年未歸,由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們成人的重擔,民國廿八年正是日本人侵華的初期,每天家鄉的大字報壁報都寫出日本人殺害同胞的殘暴罪行,二十歲的梁壽仙自然是氣憤填膺,決心投軍報國。在逃難期間有一段重要的插曲,是奠定梁伯伯後來一生學醫行醫的轉捩點,那就是他們在退守大後方的路上,九十公里的長路沒有交通工具,所有的逃亡人潮都是用雙腳千里跋涉的,梁壽仙帶著即將臨盆的妻子一起逃難,慢慢的在人潮中落後,眼見成都機場在望,肚子裡的孩子卻熬不住要生下來,他沒有辦法,也沒有外援,只好把馬路旁的廁所當產房,拿著準備好的酒精、棉花、碘酒、紗布帶和剪刀,就為自己的孩
子接生起來,兩三個小時之後,虛弱的產婦才吃到一碗雞蛋湯,孩子更是三天三夜都沒東西吃;這段經歷使他深深感受具備醫學常識的必要,所以退休下來得閒之後,就是遍訪名醫,學得一技之長。 習醫觀念新.活學亦活用 梁伯伯為了身體的健康,決心學習醫術,當年的醫學院非常難考,退伍後經濟狀況也並不好的情況下,他仍然決心花退休俸來學醫,他選擇了針灸、刮痧、拔罐、病理推拿、新醫學整脊療法等等,至今已有廿多年,最初是看了報紙上說吳若石神父以腳底按摩的方法,治好許多疑難雜症,他認為一個外國人都能把中國的傳統醫學研發得這樣好,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於是,他虛心的向吳神父請教,並實際學習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慢慢把身體調養
好了。 之後,他再向吳博雄學習中醫的針灸,最後,他遇到了苟亞博勛爵,跟著他學民俗療法,尤其是整脊醫學方面,特別有心得,對尾椎矯正更是權威,通常到西醫去矯正要打麻藥、開刀,他只需一分鐘就可解決,非常準確的用手指伸入尾椎的部份去勾正,不但不會痛,而且效果神速,在很短的期間內就能改善被尾椎壓迫所引起的腰痠背痛。十幾年來五期的全修班,他沒有缺過一堂課,為了測試自己的實力,他特別到葡萄牙參加博士考試,在葡萄牙科技大學的聯合國交流大學醫院,通過博士資格,又榮獲副教授的勛章,在一百三十七個會員國所甄選的一百零二人中,只有兩、三位通過,而獲頒副教授證書的只有他一人,是非常光耀的殊榮;頒獎儀式在斯里蘭卡舉
行,頒給一條漂亮的五星紅寶石勛章,他回國後拿去銀樓鑑定,意然綴在上面的紅寶石每一顆都是真的,可見得聯合國交流大學對頒這項獎的重視。 得到副教授的肯定,他才敢放手為病患看病,他主張不吃藥、不打針、不開刀也不做任何化學或放射的治療,因為現代人的藥實在吃得太多了,他的新醫學觀念是多元化的融合治療,用針灸無效改採推拿,用拔罐不妥就改按摩,用刮痧不行就改整脊,總之,是活學活用每一門民俗療法的實力。 他原本是在家為附近地方的民眾看病,名聲傳播出去之後,家中漸漸不夠用,便在台南縣永康頂下一間房子當診所,他的病人男女老少都有,每個都是長期病號,他們被治療好轉之後,就會爭相轉告,使他的醫術越來越精湛
,鄰居說,現在要找這麼有耐心,醫德又那麼好等人實在不多了,他們全家大小都來看,他的赤子之心和祥和藹使小朋友不怕上醫院,不打針吃藥的良方也嘉惠許多體質過敏的病人。 義診常行善.慈愛滿人間 梁伯伯行醫成名後經常在各地做義診,同時作醫學講習,以一對一的講學方式讓學習者了解病人體內的經絡脈動,他曾舉辦過一場別開生面的盲人教學,讓視障者在敏銳的摸索中很快就進入狀況,由於盲胞常常有為人按摩服務的機會,梁伯伯希望他們學到病理按摩後,讓客人享受到的不單是肌肉的放鬆、舒服,還有深層的病理治療效果,把健康帶給更多人。 梁伯伯也曾數次回到大陸的家鄉進行義診、講習,救急貧困等活動,只要是沒錢看病的,都給
予免費治療,在人民日報和地方報上被報導出他的溫馨事蹟,用「一片丹心回故里,三次回鄉傳新醫」來讚揚他的善行,使海峽兩岸都能得到傳統民俗療法的好處,進而發展成融會貫通的新醫學。 目前梁伯伯最急於推展的是學童近視的治療,他十分心疼於現在的孩子都戴著大眼鏡,視力很差,這樣的不方便要跟著他們一輩子,何不在小時候就做好改善,他由大陸帶回來的經穴按摩法,由眼睛的反射區檢治療,靈活眼週的經絡穴位,從根本來解決問題,他相信這個方法若能普及到全台灣各地,必定能減少近視患者,去除台灣是「近視王國」的封號,這樣他的心願已足就無所遺憾了。 是的,梁伯伯的仁心善行,使他的聲名遠播,連續獲得模範榮民、模範父親、
養老楷模等榮譽,他做得一手好料理的賢妻張桂英女士,也榮獲八十五年的模範母親,兩人對鄉里貢獻良多,六十年金婚恩愛不渝,羡煞多少神仙眷侶,他們的愛常在受惠者的心裡,也發出人性最無私的光輝,讓健康常在,關懷常在,慈愛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