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退役中校張育賢 退而不休展開志工人生
服役24年的退役中校張育賢先生,退休後本應可以每日遊山玩水過著舒適生活,但因有著熱於服務助人的個性,想貢獻已力繼續服務社會大眾,因緣際會下退役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毅然決然地加入榮欣志工,並獲得雲林縣榮服處聘用擔任第4服務區的社區志願服務組長,負責斗六市及林內鄉榮民(眷)服務照顧工作,展開自己的第三人生。張育賢先生擔任社區志願服務組長至今雖然只有短短2年,但服務期間手機未曾關機,隨時接聽榮民(眷)打電話來反映的大小事,並迅速做出適當的處置及回應,在一步一腳印用心經營下,對於轄管榮民(眷)生活狀況已能掌握並獲得服務對象的認可,其服務精神令人佩服。
回憶軍旅生涯 陸軍憲兵轉至海巡署軍職幹部
張育賢先生回憶起自己超過26年的軍旅生涯,訪談時拿出軍旅時期珍藏的照片開始訴說,民國83年8月投筆從戎接受陸軍憲兵專科學校入伍訓,民國86年結訓後任官分發至憲兵203指揮部特車連,民國89年因應海巡署成立調撥至憲兵241營,而後調整職務至海巡署安檢1大隊第2中隊基隆商檢所所長,負責基隆港、八斗子漁港、碧砂漁港及和平島漁港等港口海上商船、遠洋漁船及海上旅館的安全檢查,也因此由陸軍憲兵兵科轉換成海巡署軍職幹部。民國91年調任至岸巡21大隊,擔任情報官、中隊長,民國94年調任至連江查緝隊擔任少校查緝員,民國100年於臺北查緝隊榮昇中校專員,在臺北查緝隊任職11年並於該單位退役。張育賢先生回憶軍職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事件,該事件發生在民國92年SARS疫情初期,當時負責管理海巡國聖埔戒護站,該站主要工作為辦理中國偷渡犯之收容及遣返作業,SARS疫情爆發後,中國偷渡犯猖獗人數暴增,另外也因應疫情管制,收容時須隔離14天,增加收容管理難度。這段期間發生幾件印象深刻的事,其中有位偷渡犯才剛生產完龍鳳胎3天,就搭上偷渡船來臺遭查緝收容,收容時也發現許多偷渡犯特意去練軟骨功,可以輕易脫離手銬的拘束。回想起SARS疫情嚴峻時,除了要嚴格執行防疫工作外,還要管理加倍的收容人數,可說是相當艱辛。
回憶志願服務歷程 堅定持續服務照顧
張育賢先生回顧目前2年多的服務個案,印象最深刻的是有關訪視榮民王伯伯的服務歷程。王伯伯當時是99歲較需照顧榮民,有眷獨居可自理生活,但因年歲已高,身體機能急速下降,雖然有申請使用長照居家服務及緊急救援系統等照顧服務項目,但已不適合獨居生活。張育賢先生積極與王伯伯溝通並連繫居住在外地的女兒接去同住照顧,但不到半年的時間,王伯伯於百歲2天候亡故,張育賢先生遺憾表示來不及為王伯伯百歲慶生。另一個服務個案是關於義務役傷殘許先生的人生奮鬥歷程,許先生於服役期間因公受重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但他不因此被擊敗而喪志,在家人的扶持與自己樂觀處事態度下,竭盡自己所能對社會做出貢獻,曾於民國91年擔任「雲林縣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努力爭取脊髓損傷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張育賢先生經常邀請許先生參加活動,他對許先生樂觀進取的態度所動容,也堅定往後持續服務照顧榮民(眷)的心。
持續展開第三人生 成為服務照顧榮民(眷)第一線
張育賢先生表示從事社區志願服務組長很辛苦,成為服務榮民(眷)的第一線也常遇到許多困難、挫折,但軍旅生涯退休後仍能服務榮民(眷)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自己很珍惜這個機會希望可以成為榮民(眷)的溫暖依靠,持續努力為榮民(眷)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成為榮民(眷)堅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