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張添福先生,本身為重度視障者,從事命理工作,曾擔任社團法人新竹縣視障福利協進會(下稱視障協會)四屆理事長,目前為協會榮譽理事長,持續致力推廣視障人士福利,張老師將善心人士捐贈之白米轉贈新竹榮服處,照顧新竹地區清寒榮民(眷),此外,為了幫助具備就業意願的身心障礙者能受到妥善的照顧,在新竹縣政府的輔導下,視障協會成立了愛家庇護工場,聘用視多重障礙者,教導他們製作手工皂,幫助他們自食其力。張老師熱心公益照顧榮民(眷),更積極推動視障者職業重建,無私大愛的奉獻令人感佩!
軍旅生涯6年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
張老師雖然從軍時間不長,仍是在他人生中重要的階段,21歲時考上海軍陸戰隊專修班,民國63年入伍至屏東龍泉基地接受新兵訓練,據他所說是最辛苦的3個月,接著到高雄左營海軍陸戰隊學校、接著下部隊至高雄林園清水巖99師,在民國65年到66年間駐守過東沙島,也到過屏東車城二重溪基地,張老師在民國69年退伍,部隊精實的訓練、團隊合作的培養及同梯情誼皆深深烙印在腦海中,也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
正值青壯年遭逢意外致雙眼全盲
退伍後正準備為人生規劃下一份職業,民國70年的冬至晚上,老天爺跟張老師開了個大玩笑,一場嚴重的車禍讓他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昏迷了一個月,清醒後因臉部重傷導致雙眼全盲,那時的張老師28歲,雙胞胎女兒才5個月大,醫生跟家人都不忍直接告訴他實際病情,家人仍協助他四處求醫,他才漸漸發現自己的視力已經永久無法恢復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學習命理在新埔義民廟擺攤
失明後需要適應的種種困難與挫折,也讓張老師低落了一陣子,連最熟悉的家中也變得步履維艱,但在家人的包容及協助下,一年後張老師重新振作,透過介紹開始拜師從零學習命理,希望透過一技之長自力更生並補貼家中經濟,算命老師鼓勵他:「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是帶著天命來做這行的」,在他透過日夜聆聽錄音帶,反覆背誦苦學一年半後學習有成,開始擺攤幫人算命,後來固定在新埔鎮義民廟的涼亭擺攤,慢慢才有了穩定的收入。
投入協會工作提燈照亮視障後輩
在張老師成為視障者這幾年,社團法人新竹縣視障福利協進會給予協助,他也自民國72年起加入協會參與活動,並受推舉於民國82年起分別擔任第10、11、14及15屆理事長,任內每月親自逐戶拜訪協會會員送上生日蛋糕,並積極推動視障夥伴走出戶外與社會交流,辦理多場旅遊活動,與公部門合作推動生活重建方案,從心理輔導、生活自理到職業重建,鼓勵了許多視障後輩自立更生,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當時第一家企業僱用多位視障按摩師,給予視障者就業機會。張老師的妻子廖女士表示經常看見先生服務時充滿著熱誠與活力,不間斷地無私付出,如同提燈照路之人照顧後輩。
連結善緣白米嘉惠無數榮民眷及身障者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張老師的客人得知他要辦理寒冬送暖的活動,協助連結一位善心人士(福緣居士)捐贈大量的善心白米,讓活動圓滿成功,捐米愛心行動自民國100年持續迄今已有13年光陰,由張老師親自走訪新竹地區將關懷送上,轉贈了無數社福團體及單位—新竹縣視障福利協進會、脊髓損傷者協會、智障協會、扶助協會、肢體協會及康復之友等,因本身是榮民身分,也自民國104年每年捐贈新竹榮服處善心白米,嘉惠無數清寒榮民眷。
樂觀人生哲學柳暗花明又一村
張老師回憶從年輕到現今的人生種種經歷,笑著說他的人生從來不是規劃好的,就這樣被時間推著往前走,回頭看這一切有頓失一切絕望,有辛苦謀生的汗水,有無數個貴人給予很大的幫助,竹北黨部主任協助他申請身障手冊,輔導會核予外住就養榮民身分、子女的學費補助都幫了他很多,其中他最感謝仍是形影不離的妻子,無怨無悔地從年輕時陪伴他至今,在最辛苦的時候一起同心協力撐起這個家,也謝謝自己從沒放棄用樂觀的心過生活,才有現在這麼精采值得分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