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92歲高齡仍擔任軍事新聞研究會會長的姚琢奇,新聞採訪經歷完整,為軍事新聞從業人員中德高望重的耆老,更是新聞界難得珍貴的活字典,因此,不論是軍事新聞界或政府國防安全體系部門,都尊稱他為「姚老師」,以表達對他崇敬之意。
姚老師民國三十八年三月隨青年軍二○七師來臺,四十四年退役後憑著退役軍人的拚勁,八二三砲戰期間登記前往金門前線報導實況,與軍人一同站在第一線報導戰況,在密集砲火中求生。他受訪時表示:當時因為是單身一個人到台灣,決定要去,因為單身的如果不去,就沒人會去。尤其他又是軍人剛退下來,還有作為軍人的一種幹勁,所以他要求並登記,當然單位後來也同意。(王宗銘,2012-05-04,中評社,「傳奇資深軍事記者姚琢奇」)姚老師在「『八二三』五十週年」時接受記者訪問時回憶:「當時記者身上沒有什麼防護設備,就國防部發的一頂鋼盔,上頭寫著記者兩個字,還有能繫在腰間的救生包,我們通常不會帶在身上。」 「當年金門樹很少,馬路都暴露在外面,車子一開過塵土飛揚,對岸砲擊就來了。那時吉普車沒有頂棚,就是為了一聽到砲擊,可以趕快跳車逃生。」「當時還年輕,沒家累,可以這樣拚命。」姚老師笑說:「當記者就是好奇心重,什麼都想比別人搶先一步知道,不幸遇到危險就是自己承擔了。」(羅廣仁,1997年,「八二三譜戀曲繫良緣─戰地情人 姚琢奇、李志瑜」)
姚老師因為採訪「八二三砲戰」被挖掘到《中國時報》工作,也因此拍過早年來訪的各國元首,也是第一位共乘F-104雙座戰鬥機升空攝影的記者,當年空軍派遣了五架F-104戰鬥機隨同飛行讓他拍攝,他所共乘的雙座戰鬥機飛行員是少校中隊長黃顯榮(前空軍總司令),而前國防部李天羽部長也是隨同戰機飛行員之一,依據姚老師自述,共乘F-104戰機時感覺離心力非常強,身體重量好像加倍一樣,身體不能動,頭要轉動也非常困難,所以,他親身體驗了身為戰鬥機飛行員的經驗,同時也讓他對飛行員非常佩服。
此外,民國59年9月2日《中國時報》派遣記者組團前往釣魚台列嶼採訪,姚老師也是四位記者成員之一,當年記者團登上釣魚台採訪並升起國旗,掀起全球華人的保釣運動事件,這個事件同時是引發全球各地留學生爆發保釣運動的導火線,對後來的學生運動產生深遠的影響。(王銘義,2020/09/03,中國時報,「中時登島獨家震驚美日 掀保釣旋風」)
民國100年前國防部高華柱部長在9月1日記者節與媒體餐敘時,特別頒發「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給姚老師,表彰他在「八二三砲戰」期間不畏生死,赴金門前線報導國軍英勇禦敵事蹟、鼓舞軍民士氣,並長期關注國軍事務、提供建言的特殊貢獻。高前部長表示,姚老師為軍事記者留下值得效法的典範,也希望這枚獎章不是國防部頒給記者的最後一枚;當時完全沒預料會獲頒獎章的姚老師激動哽咽說,「我很感動!」,他數十年來一直規矩、正派地守著軍事記者的崗位,但他不是因為獎章而感動,而是希望大家知道,還有很多人事物需要記者去發現、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2011/09/01,台灣英文新聞轉載,「冒險採訪砲戰 姚琢奇獲頒獎章」)「當攝影記者,為事件找真相,為歷史作見證,就是要上山下海,水裡來,火裡去,無所畏懼。」這句話就是姚老師記者生涯最好的見證。(羅廣仁,1997年,「八二三譜戀曲繫良緣─戰地情人 姚琢奇、李志瑜」)
參考資料:
1、王宗銘,2012年5月4日,中評社,「傳奇資深軍事記者姚琢奇」
2、羅廣仁,1997年,「八二三譜戀曲繫良緣─戰地情人 姚琢奇、李志瑜」
3、王銘義,2020年9月3日,中國時報,「中時登島獨家震驚美日 掀保釣旋風」
4、中央社記者曾依璇,2011年9月1日,台灣英文新聞轉載,「冒險採訪砲戰 姚琢奇獲頒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