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起爺爺的家中,除了客廳、餐廳及臥房牆上貼滿旅遊時的照片外,還有一間特別的收藏室,擺滿了他畢生環遊世界123國的輝煌成果,琳瑯滿目的各國國旗、旅行相片、獎牌及獎盃、錦旗與證書,以及世界各國所發予之名牌證件等,讓前往採訪的臺中市榮服處工作人員不禁嘆為觀止!
未成年即從軍 一等士官長軍階退役
民國19年出生於大陸河北省武清縣的榮民石德起,18歲成年前即入伍從軍,進入國軍的陸軍部隊服役,並隨著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來臺。石爺爺受訪時表示:「來到臺灣的那一天,我印象非常深刻,是民國37年12月10日,就在基隆港的6號碼頭下船,再赴宜蘭地區建廠。」石德起來臺前,係服役於天津聯勤204廠,該廠負責生產通訊器材和電池,後隨國民政府遷至臺灣宜蘭縣宜蘭市,而當地之木造日式官舍,即提供作為聯勤電池廠人員宿舍,亦即現今歷史建築「化龍一村」眷舍群。石德起接續服役至民國47年,以一等士官長軍階退伍。
半工半讀上榜國家考試 進入公職繼續為國效力
退役後的石德起,靠著辛苦的半工半讀,於民國51年上榜國家考試普通行政特考,並於3年後參加會計統計特考再度上榜。公務生涯期間,曾任職宜蘭蘇澳及南澳鄉鎮區公所、臺中北屯及中區鄉鎮區公所、臺中圖書館等會計職務,最後於民國84年時,以省立臺中二中8職等會計主任職位退休,退休後並曾擔任臺中市公教退休人員協會理事長。石德起戮力從公期間,亦不忘持續進修以精進本質學能,其憑藉自身努力,接續考取嶺東商專(現改制為嶺東科技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企管學院研究班等,並順利完成學業,充分展現好學不倦之精神。
水災中捨身救人 榮獲好人好事代表
在服役期間石德起即熱愛健身,並為游泳健將,曾於民國46年時參加聯勤總部運動會國軍武裝游泳1,200公尺比賽並奪下冠軍,接受時任聯勤總司令頒獎表揚。
退役後民國56年於宜蘭蘇澳鎮公所任職助理主計員時,當年10月份「解拉」颱風襲台,宜蘭災情頻傳,該月19日清晨6時許,蘇澳鎮當時正陷入洪水侵襲之最高潮水位,石德起穿著短褲跑到鎮公所,向長官報備請纓救災,遂逕乘舢舨前往淹水區,將位於蘇西路之馮姓小販一家9口及蘇澳加油站職員11人救往安全地點,接續再躍入水中游向被困在屋頂之災民,以粗繩綁在屋樑上後,讓災民靠著該繩索涉水至安全地帶,前後共救起40多人。
救災時,石德起喝了許多黃泥水,於游水途中更擊斃一條伏在漂流木上的巨蛇,並於事後才發現自己手、腳都受了傷。其奮不顧身、勇救災民的精神,獲蘇澳鎮公所報請宜蘭縣政府表揚,並於同年榮獲宜蘭縣好人好事代表;民國68年石德起因推廣攝影有功,再獲頒臺中市好人好事代表。
遊遍世界123國 送國旗做外交
自公職退休後,石德起開始有計畫地到世界各地旅遊,旅行時會隨身攜帶好幾面小國旗,不僅分送給當地民眾做國民外交,還會在每個景點拿著國旗拍照留念。石德起笑著說:「旅途中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國家的居民看到他帶著國旗旅行,都會給予微笑,並合照留念」。石德起靠著省吃儉用,走遍123個國家,就是為了要完成背國旗環遊世界的夢想,並讓中華民國的國旗留在更多的國家,讓世界看見臺灣。在國外各地旅行,石德起亦蒐集當地國旗,並縫在自己的衣服上,其特製的「國旗裝」上之每一面小國旗,都是他遊歷世界各國蒐集而來再一針一線縫上,等於是他的遊歷簡介,從年輕到年老,國旗越來越豐富,且是獨一無二,讓其引以為傲。
石爺爺稱:「其每一幅照片都有故事,在出國旅遊還沒有那麼盛行的年代,憑著對攝影和旅遊的熱愛,背著傳統膠片相機深入秘境,像是加勒比海、不丹、以色列、貝里斯等冒險犯難,體驗與眾不同的人生,種種回憶至今仍歷歷在目。」
非凡的旅遊攝影成就 更是拓展國民外交之最佳模範
石爺爺受訪時謙稱:「有些人是利用文字來書寫日記,但我個人欠缺崇高的文學素養,只能運用鏡頭來寫日記。」石德起誕生於國家多難時代,歷經戰亂,走過許多的滄桑歲月,卻能藉由無數的攝影作品,美化自身生活、創造愉悅人生。
走遍天下百餘國,飽覽名山大川與名勝古蹟,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秉持「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之精神,將攝影作品彙集成「世界風光攝影精華」、「綠化美化攝影專輯」等著作,以分享社會大眾,曾獲「國際同濟會全國攝影大賽冠軍」、「臺灣省政府攝影比賽第一名」等殊榮,並在「澳大利亞、雪梨世界風光攝影展」、「國際同濟會美國華盛頓DC攝影展」、「省立美術館百年攝影家聯展」、「臺中市國際順風社世界百國創新攝影展」等參展,作品每每令人稱奇。石德起秉持從軍初衷報效國家之精神,畢生50餘年環遊世界的時光不僅是旅行、攝影,更是為國宣傳、拓展國民外交。
榮民石德起在軍服役時奮勇殺敵、保家衛國;服公職時戮力從公、急公好義,水災中捨身救人;退休後環遊世界,為國宣傳;實為榮民犧牲奉獻、為國為民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