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中區,曾是這座城市最繁華熱鬧的核心地帶,承載著無數世代的城市記憶。街角的老建築、熱鬧的商圈、巷弄間飄散的傳統小吃香氣,這些都是蔡鼎元童年成長的背景。他自小在這片土地上奔跑、學習,見證了城市的興盛與變遷。1980年代的臺中,是他的起點,也成為他夢想啟航的地方。
當同齡的朋友紛紛選擇朝商業、科技等熱門產業發展時,蔡鼎元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志願從軍。這對於一個在市區長大的年輕人來說,或許是一個不尋常的決定,但對蔡鼎元而言,這是一場注定的邂逅。他不僅想突破自我,也希望能夠承擔更大的責任,為社會、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
家中從商,畢業從軍
蔡鼎元回憶就學成長階段假日都必須到父親開「永泰食品行」的雜貨店協助幫忙,為了跳脫父傳子承的傳統,83年專科畢業後入伍服役憲兵新訓中心時,決定轉服志願役預官;下部隊後,因憲兵有忠貞鐵衛之稱,服務單位均在臺北市周邊之警衛勤務,進而培養自我成為三軍楷模,做起事來條理分明,不怕辛苦, 87年奉調臺中縣團管區擔任聯絡官,期間逢88年921大地震,前往和平鄉實施救災任務。然國軍精實案持續推動,所到單位紛紛裁撤,但在自己的努力及長官的提攜下,仍很順遂的晉升到少校,本想就這樣一路走下去,但遇到國軍精粹案,還是以少校最大年限服役20年,在民國103年由南投縣後備指揮部動員官退伍,回到臺中後以退役榮民身分持續奉獻心力。
老兵不死,發光發熱
蔡鼎元在服役期間便已深思熟慮,考量到自己熱心助人與正向思考的特質,決定退伍後加入「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希望能夠貢獻所學,服務社會,守護家園。他先後擔任輔導員、輔導組長等職位,不僅積極協助退伍軍人適應社會,還熱心參與地方社區安全維護工作,並因其卓越表現,數度榮獲表揚。
蔡鼎元並未止步於此。懷抱著對國家的感恩之情,他決定投入志願服務,成為臺中榮民總醫院的志工。他以「年輕榮民服務老榮民」的精神,悉心陪伴年長榮民,協助他們就醫、關懷其身心健康,並透過傾聽與對話,減輕他們的孤寂感,他的熱忱與奉獻精神,獲得醫院上級的肯定,也讓許多長輩感受到溫暖與關懷,另於covid-19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投入口罩國家隊支援製作N95口罩給醫療使用,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國家的熱愛與責任,貢獻自己的專業與時間,成為這場戰役的重要力量。
隨著時代變遷,蔡鼎元意識到年輕人對從軍的意願不如以往,因此,他毅然決然選擇重返後備軍旅,擔任教官。他運用自己多年軍旅生涯累積的豐富經驗,親自指導年輕官兵,培養他們的軍事素養與愛國精神。他不僅傳授專業知識,更用自身經歷鼓勵學員們勇敢接受挑戰,培養責任感與榮譽心。他的教學方式深受學員喜愛,並讓更多年輕人對軍旅生涯產生興趣。
蔡鼎元的故事充分展現了一名退伍軍人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他不僅在軍旅生涯中盡忠職守,退伍後仍持續為社會付出。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軍人的價值並不會因退役而消逝,而是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守護國家,照亮他人。他的精神與奉獻,正是「老兵不死,發光發熱」的最佳詮釋。
分享經驗,嘉惠青年學子
回任後備軍職之餘,蔡鼎元始終抱持著回饋社會的初心,樂意將自身的軍旅經驗與人生體悟分享給青年學子,期望能夠幫助更多年輕人找到方向、累積實力,為未來鋪路。他不僅擔任後備指參教官,指導教召軍士官兵如何在決策與戰術規劃上精進,也利用空閒之餘在臺中榮總志工活動中,透過實際經驗分享,鼓勵年輕人培養紀律、堅持信念,並勇敢迎接挑戰。
此外,他積極協助完成年度內教召任務訓練,透過系統化的訓練與經驗傳承,提升部隊的應變能力與戰備素質。在他的努力與指導下,臺中市後備旅不僅順利完成訓練目標,更成為全國其他縣市後備旅的學習標竿。各地後備旅隊紛紛派遣幹部前來觀摩學習,藉此精進召訓模式,提升國軍後備動員的效率與應變能力。
「時間是人生最珍貴的資本,尤其在青壯年時期,更應該好好把握。」他慶幸自己年輕時選擇投身軍職,並在這條道路上持續耕耘。他在自身的時間軌跡中,埋下堅忍不拔的種子,始終秉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挑戰,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他相信,只要保持初心、勇於學習,就能在人生旅途中刻畫出真正有價值的印記。
由於在各個領域的傑出表現,蔡鼎元先生獲得了總統府、後備指揮部及臺中榮民總醫院許多獎項與榮譽,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榮民精神的最佳詮釋。他的事蹟證明,榮民不只是過去的英雄,更是現在與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些奉獻與付出,讓社會更加溫暖,他不但是國家的驕傲,更是所有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