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做右銘:誠信做人.有情有義.以和為貴.有友無敵。 創業金點子:事必躬親、以身作則。 他伸出厚實的雙手誠懇相握, 送上一本《烽火鄉情張邦育回憶錄》, 捧著厚重的書,感覺到那沉沉的質量與重量, 一如書中的主人翁,敦厚持重、貢獻深長。 是誰有這樣的號召力,能讓台北縣市的金門同鄉會、中華民國烈嶼公共事務協會及金門文史工作協會共同舉辦一場新書發表會?是什麼樣的人物能夠以一生傳奇傳記見證金門近代史?是誰能秀出生平照片,而讓鄉親長輩們重溫烽火歲月,時而嘆息,時而歡呼,時而低迴,時而感念?是什麼樣的心量可以溫暖了台金兩地需要關懷的眾多弱勢團體?是什麼樣的事業可以遠達五湖四海三大洋,造
福台灣經濟成長長達半世紀?這一切一切的問號,都綰繫在一人身上,那就是東光船務代理公司的董事長張邦育, 遠赴南洋度童年 烽火中堅韌成長 走進張董位於長春路商圈的大樓,一定會被牆上琳瑯滿目的公司行號吸引,這麼厲害的企業家生意做到橫跨半個地球都數不完,一定是三頭六臂都不夠用吧!然而見到張董,心中會立刻泛起無限柔軟,因為眼前這位笑呅呅的「阿伯」親切極了,謙虛極了,和藹極了,完全看不出一點擁有數家跨國企業掌門人的派頭,他的辦公室並不大,沒有豪華裝潢,沒有昂貴陳設,只有純樸簡潔、乾淨清爽,明亮的三面採光,是他凡事透明化的風格;良好的視野動線,是他面對大門進出狀況了然於心、一切看在眼裡的精心規
劃;滿室擺放的獎牌、獎盃、紀念旗和紀念文物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坐擁這些「真情」財富,用真情交朋友,用真情打天下,用真情回饋鄉里,用真情濟世助人,看他的赫赫成就,覺得他真是了不起,他卻淡淡的笑著說:「我沒有什麼,就是一個好人啦!」 的確!任何人提到張董都不約而同說:「啊!那個好心地好性情的好人!」好心地是敦厚人家的教養遺傳,好性情是環境磨出來的,出生於三○年代初期的金門營山村,他的童年是極艱苦、極貧困的,整個大環境可以引用金門子弟王士朝的詩句說明一切:「悲情金門,戰爭歲月,血汗紅土,吃苦無數;母悲子哭,地瓜填肚,迷彩地雷,向誰投訴。」張董感慨的認為,貧窮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動力
,受不了對大環境的絕望,金門人大批的離鄉背井出走海外,張邦育不滿5歲就隨著父親張明油走日本遠下南洋,到印尼勿里洞投靠伯父;也在當地讀小學,接受不同的文化背景,直到9歲才回金門,在私塾寄讀。 回到金門後有段漫長的歲月是父親遠在海外,家中的農耕重活都落在他13歲的小小肩頭上,母親為阿兵哥縫補衣服賺點零星手工錢,小邦育則上山耕種、下海捕蚵幫忙家計,有時還要幫助民防隊員作防禦工事,被徵調到陳坑海邊支援築建馬路,戰地生活讓他早熟,也讓他養成忍辱負重、勇於任事的性格;一直不肯放棄學業的他,正式進碧山小學時都已經是17歲的青少年了。 金門始終烽火未靖,成年人個個都是金馬自衛隊的當然成員,民防隊除
了挖坑道、築工事,還要上軍事課程訓練膽識和戰技,每人都發有實槍,彈藥則是專人統一控管,在八二三砲戰的時候還冒死在槍林彈雨中到海邊搶灘,因為不搶救補給物資,老百姓的生活就要陷入絕境。「為生存而拚鬥」對金門人而言,不只在戰場,也是在商場,直到民國90年,張董和妻子才一起領到彌足珍貴的榮民證,他高興的展示給我們看,隨身帶在口袋的皮夾裡,和家人的照片、重要的證件一起存放,顯示他對榮民身份的重視。 農會深耕貢獻多 創業運作得力多 聞名中外的古寧頭戰役使各級學校都中斷了課業,幸運的是,這場勝仗決定了金門得獲民主自由的命運,輟學在家的張邦育因程度不錯而進入金東中學寄讀,22歲初中才畢業,數度失
學使他格外珍惜讀書的機會,因而在金門高中特別用功,即使加入乒乓球、籃球校隊,擔任幹部外務很多,他仍然以全校前5名的優異成績得以保送到台灣讀大學。然而,孝順的張邦育考慮家中清貧,又有母親無人奉養,而放棄了這人人夢寐以求的好機會;一畢業馬上被留任在母校擔任臨時教員,並在校長的主婚之下,與從小指腹婚的遠房表妹陳玉端完婚,共組幸福美滿的家庭。 婚後半年進入金門縣農會服務,還沒有摸熟業務,八二三砲戰的戰火就在四處點燃,白天晚上瘋狂濫射,烽火使金門鄉情更加凝聚,更加團結;也使金門子弟更為堅強,更有韌性,對他日後的吃苦耐勞創業經營打下最好的底子。張邦育在農會一待就是16年,一路從基層的四健會幹事、推廣
教育幹事、農事指導員、推廣課課長,慢慢爬升到供銷部主任、代理總幹事,走遍全島聚落與田舍,實際了解農民的疾苦,提出改善方案,確實有效的幫助了農民鄉親,問問金門老一輩的農民,幾乎沒有一個不認識他。 每年辦理農產展售會及農特產品傾銷台灣的推廣,公務往來期間必須常常到台灣出差,多次參加農業試驗所及農業改良場的觀摩受訓,也負責接待台灣過來的技術小組、考察參訪團,提升金門在農林、水利、漁牧建設上的技術;荒地放租政策也使農村繁榮、農產增多,使農會的能量大幅度提升;其間,經濟部長李國鼎的來金考察,他認為是使金門經濟起飛的主要動力,而農復會金馬執行秘書沈國瑾8年內來金訪視97次的殷勤踏實,也對金門的貢獻相
當大。 40歲的張邦育累積足夠的經營經驗後,很想自己闖一番事業,農會的工作雖然安定,卻沒有太大的挑戰與發展,就算到頂也不過是做到總幹事,當表哥提出到台灣創業的種種策劃與遠景時,的確打動了他,這年他籌組了獅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業務經理,並且大開眼界的到世界各地考察業務,地球人的觀念已牢牢深植,兩年後因經營理念不合而離開了獅城;隔年就成立煒達貿易,44歲出任煒達董事長兼業務經理,對他而言是開始,也是收成,創業從零開始一切都待努力,而在農會所累積的學習如:企劃、預算、做帳、成本分析、資產負債表等,他都可以一手全包,不假手於他人,這些都是他過去認真學習的收成。 繼續閱讀 東光生輝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