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做右銘:永遠不自滿,放手放膽做! 創業金點子:藝術與科學並用,有實驗精神就能再創新,再進步! 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民俗人物,穿著獨特而鮮明的釉色, 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姿態神色,透露著喜怒哀樂的表情, 一個個歷史神話的動人故事,傳遞著忠孝節義的深意, 「身教」與「家教」全都衍化在無聲的藝術裡; 交趾陶傳達鮮活的生命,呈現創新的文化芳采, 從歷史跡痕中懷想祖先的智慧光華。 南二高的麟洛段交流道到屏鵝公路,筆直的檳榔樹成林招展,在陽光充沛的和風中颯颯翻飛,沿著美麗而空曠的屏37線,一路可看到往龍泉村的路標,每個路名上都鑲了五彩繽紛的交趾陶,濃郁的人文氛圍似乎在昭告著:
藝術園圃就在眼前,果然,東川路上碩大的「再興陶藝工坊」招牌遠遠就映入眼簾,引領著遊客貴賓進入南台灣碩果僅存的交趾陶國家藝師林再興的莊園, 4甲大的福天福地,除了檳榔樹外,還有爭奇鬥艷的植栽,串花纍纍的蒜香藤,鮮紅欲滴的仙丹綠籬,翠綠參天的羅漢松……,奇石、古木、綠茵、繁花再加上處處耐人尋味的交趾陶藝術,無怪乎來訪的人都不想離去,是的!這是南台灣的桃花源,一個讓人心曠神怡、遠拋塵俗的藝術園圃。 逸趣鄉居樂陶然 廟埕成長藝味濃 一見面,滿面紅光、身體健朗的80高齡交趾陶大師林再興立即熱情招呼,完全沒有國寶級藝師的架子,親切得有如鄰家阿伯,吩咐兒子林金倉快泡茶,完全是南台灣鄉間的迎客
習俗,手工陶製作的茶壺、茶海、茶盤、茶杯,還有陶製的紅泥小火爐,金倉看出了我們的讚嘆,不以為意的笑笑說:「喜歡喝茶嘛!買不到合意的用,就自己做一套囉!」 語氣中有謙虛也有幾分得意,可不是嗎?放眼望去,林家的生活用品俯拾皆是陶,從門口的春聯桃符到廁所的招牌、桌上的煙灰缸,加上陶藝工作室琳瑯滿目的交趾陶創作,林金倉特別介紹了父親送給他們4個兒女每人一件「九龍衛台」的得意之作,在台灣地形的台座上盤旋了9條形貌、色彩、姿態、表情各不相同的祥龍,顯現了林再興的愛國意識與傳家心思,的確意涵深切而「藝」味深長。 「人家是在家裡長大,而我,是在廟裡長大的。」倒完一輪好茶,林金倉打開話匣子就語出驚人
,自認為天生好動的他,從小就是爸媽的小跟班,與交趾陶的結緣幾乎是從娘胎就開始,因為父親年少跟隨當時的知名藝師石連池學作交趾陶,24歲投入台北縣三峽祖師爺廟的重建工程,以手法純熟,造型美真、用色鮮亮而漸漸打出名號來,幾乎跑遍了台灣境內兩百多座大大小小廟宇,林阿媽肚子裡還懷著金倉就跟著「跑工程」,餐風露宿、席不暇暖的歲月,夫妻倆常共騎1台摩托車風塵僕僕透早到廟裡去幹活,從嘉義騎到台中、從台北騎到宜蘭都是「小代誌」,攀高爬低的在屋簷琉璃釉瓦上,把一小尊一小尊的交趾陶人物和花草蟲魚、祥雲雷電等背景,以剪粘方式重塑拜殿上傳統廟宇藝術,既危險又辛苦,但是,回看廟頂最顯眼的美麗搶眼裝飾,再苦也值得。
金倉從小跟在廟埕裡看畫畫,看剪粘,看木雕,看調和泥巴,看敲敲打打,成長過程都和廟宇建築藝術息息相關;因為興趣濃厚,國中一畢業,他就放下學業去當學徒,跟著小師傅一起吃住幹粗活兒,完全沒有因為父親是領頭藝師而稍稍享有特權,接受嚴格而清苦的養成教育,原本在小學就常常拿美術工藝獎項的他,在一年內就學會了畫圖騰、用工具、揉泥土等基本功,也在工作中學習技巧,讓手夠穩、夠巧、夠力! 軍中專長能活用 還沒退伍就創業 做了一整年學徒,金倉深感學力不足,未來很難有長足發展,於是再重考台南縣後壁高中,寒暑假或假日依舊不間斷的在廟宇工地幫忙;20歲那年以第一志願考上中正理工學院專修班電機系;別以為學理工
與藝術無關,當時在學校所學的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甚至於數學,對他的日後創業都大有助益,在釉料的研發上因為懂化學,而敢放膽作實驗,在數十種元素裡添加或抽離,用科學的實驗精神去比較、測試、筆記、改進與整理歸納,研創出他現在所調製的出色獨特釉料學;在工程上搭鷹架、執行動線上用到電機的地方很多,在構圖上畫立體透視圖也輕鬆容易,圖像真正做起立體來,也不會變形。 畢業後,因為專長專用而分發到國防部藝工總隊,負責康樂、電影器材之維護修理,當時藝總的錄音室才剛成立,也是他以專長加上進修摸索,一定要搞懂搞通VCR系統,弄出最物超所值的音效來;那時候一心渴望清靜創作的林再興深受痛風之苦,在四季如春的屏東現
址買下了一片果園,想要蓋個工藝之家,金倉義不容辭的接下這份工作,利用休假返家的零碎假期幫著父親整理莊園、興建樓房、工作室、電窯室、展示室,忙了3年4個月才蓋好進駐,從1甲多的果園,慢慢再買下周圍的農地,而變成4甲大的莊園,有環保觀念和惜物心的金倉,動腦快點子又新,把廢棄不用的農具、牛軛、車輪、電纜盤、漂流木、竹根竹頭等等都再作利用,化腐朽為神奇的打造了極有品味的休憩亭,庭園中佈滿交趾陶人物,魚池也有鮮艷靈活的祥龍剪粘,美不勝收。 退伍的前兩年開始接下父親的交趾陶工作而掛起「再興陶藝工坊」的招牌營業,再興的意涵有二:第一當然是以父之名的再興生平志業,期勉自己能傳承父親的響亮名號;第二則是自
期再興台灣的民俗手工藝術,在現代聲光科技衝擊下,不再斷層式微。再興陶藝工坊成立7年後,在交趾陶民俗工藝上奉獻了一輩子的林老先生,榮獲教育部頒贈國家重要民族藝師的最高榮譽,這遲來的榮譽是實至名歸的肯定與鼓舞,讓再興陶藝工坊聲名大噪,金倉的薪傳民藝更任重而道遠。 手工民藝國際化 培育後進不藏私 祥獅獻瑞擺在門口可以鎮煞避邪,專心閱讀春秋的關公是商家必備的財神爺,馬上封猴、魚躍龍門、雷公雷母、孟良焦贊等都是討喜而吉祥的擺飾;再興陶藝不只是交趾陶的傳統創作,也有新派生活陶的教學,金倉在還沒進軍校前就搶著訂婚的賢慧妻子潘秀惠,就是生活創意陶的好手,走現代化創新陶藝路線,製作方式雖然承襲傳統
技法,但在過程上省略了許多嚴謹的繪圖、算比例、求精準等步驟,直接用雙手捏出腦中圖像再燒塑而成,隨意而隨興。在展示室裡所有的頑皮童趣的生活用品都出自她的好點子,讓愛陶人來學習時能快速而興趣盎然的接受陶然洗禮,金倉更覺得家人都一起投入這項創作藝術,創作起來格外有意思,在他們的工作坊外面,從大手到小手祖孫三代的一大排手掌拓印陶藝,就特別逗趣,親子樂陶陶,非常有意思。 而交趾陶這門難度較高的民間傳統藝術製作,林家三兄弟分工合作的用心用力薪火相傳。金倉的哥哥金盛在台北新店主持「臺灣交趾藝術文教基金會」,著手整理父親半世紀以來投入剪粘交趾陶的生命歷程和代表作品,甄選28位藝生,展開「種子教師」計畫;
並經常舉辦「交趾陶季」等相關藝文活動,讓國際能漸漸認識這屬於華夏中土嶺南一帶的古老民藝。金倉在南台灣經營的陶藝工坊,在行銷理念下研發創新,讓交趾陶民藝走出廟堂裝飾,而成為享譽國際化的民俗藝術禮品,普及化的裝飾吉祥商品,這融合了捏塑、繪畫和燒陶等技法的神化人物、吉祥動物最受老外青睞,直接稱之為「廟頂上的藝術」,現在可以漂漂亮亮的掛在家中,更愛大批的買回國外餽贈親友。 金倉承接衣缽並動腦推廣,義務致力於社區教學,並經常參與慈善公益活動,因而獲選榮民楷模;再興陶藝工坊不負「再興」美名,把交趾陶成功研創為國際文化商品,金倉忙碌於中小學校美術工藝課程和龍泉社區教學,在高雄大學民藝系也開了交趾陶的課
程,把交趾陶藝術有系統的教給有興趣學習的莘莘學子;同時應龍泉榮民醫院的張敏琪院長之邀,在文化走廊展示難得一見的交趾陶藝術,讓傳統和現代並陳的交趾陶作品煥發熠熠動人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