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門的土地上,有一位99歲的長者,以一顆純樸的心與驚人的記憶力,默默守護著金門傳統文化的根與魂。他是許金印老先生,金門縣第八屆金門文化獎得主,一位真正活在時代洪流中,卻始終與民間口傳文學並肩同行的文化守望者。
許金印老先生,民國16年出生於金門金寧鄉后湖村,家中歷代務農,幼年家境清寒,自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又歷經八二三戰役,幫忙搶攤搬運軍品物資,戰役後在金寧中小學當工友直到退休。由於小時候從母親口中聽到:「金門傳統的小顆花生最香,咱要保留傳統的好東西。」這句話深植心中,也成了他一生的信念與堅持。所以從小即下田工作,即使如今高齡99歲,許老先生仍然每日親自下田耕種,他對於自己所種植的花生與馬鈴薯,更深感成就感。雖然耕作很辛苦,但農地間流淌的汗水不只是勞動的印記,更是對故鄉傳統的無聲承諾。
許老先生因家中窮困,自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卻以驚人的記憶力,將金門在地的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俚語、童謠、神話與傳說,一一銘記於心,並化作生活中的即興表演,他總能以「金門腔」賦予作品溫度與活力。2017年,他受邀於金門海內外聯誼會登台演出,應邀上台說唱搖榕樹、冬瓜絲及白鷺鷥等歌謠,更被《金門日報》以「用金門腔講古,92歲許金印是童書生力軍」為題專文報導。2019年亦曾在金門大學說唱上課,並曾於重大場合受邀講述,吸引對民間文學有興趣的文書、文史工作者,前來向許金印老先生採訪請教。透過許金印先生這部活字典,將無形文化資產化為有形,同時為金門民間口傳文學創新傳播,為時代注入新活水。
許老先生有兄弟4人,與張嬌治女士結褵超過70年,育有12名子女,子女個個優秀不凡各有事業,素有「七仙女與五虎將」之美稱,子孫超過40人,且已當到外曾祖父。如今,他輩份已當到六公全(即內公、外公、丈公、舅公、叔公、伯公),家庭和樂,子孫滿堂,內心感到非常滿足,所以每天都抱持著歡歡喜喜的心態快樂過日子,不計較不煩心,是他快樂生活的最大泉源。老先生常說:「每天都要歡歡喜喜,日子才會好過。」這份看似簡單的生活哲學,卻蘊藏著世代智慧。
多年來,許老先生屢獲殊榮,包括金寧鄉模範父親、金鑽婚紀念、模範家庭、金門大學民間文學講座講師等。在111年更獲聘為金門縣許氏宗親會長老,可見他在文化與家族中的重要地位。他的生命歷程不僅承載了戰亂(如823戰役時參與物資搬運)的記憶,也見證了時代的更迭與文化的傳承。在許金印老先生的身上,我們看見了「口傳文學」如何在生活中自然生根、開花、結果。他的記憶與言語,是金門文化寶庫中最溫暖也最珍貴的資產。無論是田間勞作的背影,或是講台上傳唱的身影,他都是那盞照亮後人文化之路的明燈。
金門之幸,有許金印;文化之福,仰賴傳人。願我們都能從他的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與土地、與傳統、與家庭的連結與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