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人瑞榮民滕興傑老師,號「水月居士」,出生於民國13年,家鄉在湖南省鳳凰縣,模範小學畢業,考入沅陵中學,世代書香人家,民國26年盧溝橋事件爆發,侵略者的鐵騎長驅直下,津滬相繼失守,即便在後方的沅陵,也累遭敵軍轟炸,年僅16歲的滕員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痛苦和沉默,決定回鄉參加民眾教育館青年宣傳隊,動員民眾組織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前線。
當時,一二八師在嘉善浴血抗戰,許多同袍為國捐軀,留下千百家孤兒寡母,在瘋狂哭泣呼號,深感國難當頭的滕員,五筸男兒,後繼有責,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憲兵學校,隨軍到了重慶,參與抗日戰爭,由於擅長文學,被選入軍中抗日文宣隊工作,感於國難日急,曾填「感懷」詞一闕以明其志:「韶光飛逝,最可怕白髮盈頭。嘆身世,單槍匹馬,壯志未酬,天涯飄零三千里,寥落戎行忽四秋。人世間酸甜苦辣味,遍嘗足。紅樓夢,不堪留,山河陷,望誰收,孤臣熱淚,浩氣灌牛斗。復興祖國男兒願,民困殷傑士憂,統貔貅驅倭榆關外,柱中流」。以文筆喚起同袍同仇敵愾的意識,鼓舞軍心,提振士氣。
民國31年,抗日戰爭膠著,重慶抗日大本營通往印緬的國際補給線,遭敵人封鎖,為了打通這條國際通道,鞏固西南大後方,依據同盟國「魁北克」會議決定,成立駐印軍,憲兵亦派遣兩個營配屬,滕員自動請纓參加,隨軍飛往印度與英美盟軍協同作戰,那是一場艱難的叢林作戰,在野人山原始叢林中,密林遮蔽得一絲光線也不滲透,只見黑壓壓的一片,唯一可見的是國軍及難民遺骸,不時傳來飛禽走獸的怪叫聲,在那樣的作戰環境,駐印軍沿途踏著白骨前進,不懼艱難奮勇殺敵,掃蕩了幾個山頭,越過野人山,進入潮濕的胡康盆地,殲滅了十八師團,乘勝襲擊瓦魯班,最後攻下緬北重鎮密支那,血戰兩年完成中印公路通車任務,戰勝返國。
在腥風血雨中煎熬抗戰八年,輾轉來到臺灣,與夫人相識並締結連理,婚後居無定所,與家人四處搬遷,又需駐防金門,生活很是辛苦,直至民國57年分配到憲光二村眷舍,因此安定了下來,成為憲光二村第一代居民,憲光二村位於龜山區一片田疇間,村旁環繞小溪,環境優美,村民來自各地區的軍人家庭,彼此間和樂融融,守望相助,如同大家庭般,隨時代變遷,眷村面臨拆遷改建,滕老先生積極參與「在推土機之前,搶救眷村文化」活動,成功的保留了憲光二村歷史文化,及竹籬笆的真情故事。
滕老先生退伍後,重新拿起了那隻塵封已久的彩筆,擔任「華夏之光」雜誌主編,在從事筆耕,編輯生涯十二年餘有,主題思想大多為愛國主義,掌握刊物方針,配合社會脈息,並投入熾熱的情感與心力,使刊物成為有生命靈魂的媒體,用真情流露的文章感動每位閱讀者,著有《水月雙清樓》、《紅塵中的暖流》、《一灣淺淺的海峽》、《大陸畫鄉人物采風錄》、《海嶽塵夢》等作品。
滕老先生在軍中服務期間表現優異,榮獲忠勤勳章、憲兵第一屆「克難英雄」、訪華護衛有功獎章、績學獎章等多項獎章。退伍後熱衷推展文化事務公益活動,並加入桃園市文藝作家協會,積極在文學創作、書畫藝術創作及眷村保存文化等活動,在國家社會及文藝工作上諸多貢獻,獲頒文建會「文化服務績優獎章」、第43屆榮民楷模、憲兵學校傑出校友等獎項。
這一天,桃園市榮民服務處(下稱榮服處)準備了生日蛋糕、總統及行政院長祝賀壽屏,鄭處長帶領大家歡唱生日快樂歌,並轉贈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下稱輔導會)大鵬主委的紀念金壽桃項鍊,眾人紛紛向滕老先生祝賀,滕老先生除了分享大家壽桃,也開心的介紹自己即將出版的新專輯(百年歲的的眼睛),並感動地說道:「今日輔導會來為我祝壽,期待已久,真的很開心,心中很是感謝,也想把長壽的秘訣及喜悅分享眾人。」
榮服處鄭處長表示「世有千年樹,難逢百歲人」,遇到百歲人瑞是相當難得,代表他一定做了很多好事,滕老先生年少從軍克盡職責,退休後亦為社會付出與貢獻,愛國情操之偉大,令人敬佩與感恩,榮服處將落實輔導會政策,持續妥善照顧資深榮民,並將他們的英雄事蹟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