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平易近人的養生詩《對酒詩》云:「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提醒世人「諸行無常」,要能一笑了之,化戾氣為祥和,闡揚長者之「人生歷程與養生之道」,深值後輩們去發掘和吟誦......。
晏紫微伯伯民國14年3月生於四川省壁山縣人,縣城之小康家庭,被父母寄予厚望而專注於讀書,高中畢業抗日戰爭正風起雲湧,基於愛國心與知識青年自居,而響應當時二戰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中正主席「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於民國36年從軍加入青年軍(第2期),並編入二○一師,隨部隊曾歷經了收復安徽泉山戰役、十里長山戰役。抗日勝利戰爭結束,本預復原返鄉探望數年不見的親人,無奈共產黨叛亂復又加入剿匪行列,惟終因戰爭失利而隨部隊轉進來臺,駐地於高雄鳳山,適民國38年中共侵擾金門爆發古寧頭戰爭,部隊隨即又開赴外島參加戰役,戰爭結束後,駐防外島,迄民國48年考取陸軍步兵學校初級班169期而返台受訓,畢業後分發九二師擔任聯絡官,並曾於民國51年接受空中跳傘訓練,民國52年接受寒地訓練,服役期間績效卓著故於民國54年獲頒景風等多枚獎章,但部隊待遇微薄成家不易,為謀求更好生活遂於民國60年以46歲之齡陸軍中尉退役(仁武營區)。
退役後經同袍介紹於台南關仔嶺租地務農,種植水果維生,進而結識愛妻黃花玲女士,並於民國61年公證結婚,夫妻倆夫唱婦隨共同務農維生,經濟雖非寬裕但也其樂融融,隨著年紀漸長,無體力繼續務農,即在嘉義縣中埔鄉購屋落地生根,共同撫育唯一女兒,女兒成年後也順利步入家庭,婚姻幸福美滿。晏伯伯頭腦清晰、講話有條理,平常喜歡看報紙、玩牌,詢問晏伯伯的長壽之道,晏伯伯表示仍保持飲食定時定量及每天散步的好習慣,平常作息規律及常動腦。
113年3月11日晏伯伯滿99歲,輔導會依例及為其慶祝嵩壽,由嘉義榮民服務處許淑菁處長率領團隊成員為其祝壽,除轉贈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的賀壽壽屏獻上祝福外,並代輔導會馮世寬主任委員致贈晏伯伯百歲賀壽金飾及蛋糕、壽桃,中埔鄉李碧雲鄉長、在地劉守仁村長也特別致贈晏伯伯賀壽紅包,祝福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大夥在歡樂氣氛下一起歡唱生日快樂歌曲與黃埔壽歌,祝福晏伯伯福壽綿綿及身體康泰。
晏伯伯回顧這一生,自青年離家後,因國家戰亂入伍從軍,隨著部隊移防四處調動,居無定所,生活條件也困苦,退伍後自謀生活,幸賴輔導會照顧,讓其得享嵩壽之齡,雖然故鄉在四川,但終因戰亂赴因年邁而未能返鄉探視,自認不回去也好,反正現在生活覺得幸福滿意,習慣了現在生活與周遭事物,正所謂「日久他鄉變故鄉」不會有未返鄉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