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鄭長林出生於民國13年9月,祖籍江蘇省鹽城縣,父親在上海租界任職巡捕,因家境清寒,也以二房東租收維生,民國17年就讀江寧國民小學,當年因淞滬戰爭停學一年,8歲時父親因病逝世,留下年幼的他、母親及姊妹四人,僅依賴微薄二房東租收,不得已只好輟學在家。
民國26年盧溝橋抗日戰爭,鄭員錄取文匯報清寒獎學金,入讀揚州中學,上海歷經八百壯士撤入上海公共租界,孤軍奮戰血守四行倉庫,在那樣時空背景,如此艱難的困境下,鄭員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決心跟隨三民主義青年團,離滬赴東金華受訓。
上海抗戰自謝晉元八百壯士由四行倉庫撤進租界,上海淪陷為孤島,卻因各地逃難人集居租界,使租界人口暴增繁榮,成了紙醉金迷的都市-孤島天堂,汪精衛變節事件,南京成為偽政府,不願做順民的熱血青年,紛紛投奔重慶大後方,政府教育部搶救淪陷區流亡青年,就學結合三民主義青年團及浙江忠義救國軍,在上海租界內策動搶救,報載有志青年赴內地可洽某路某小姐聯絡,鄭員是有心人,尋該址會見一位女學生,因緣際會得以結識另外兩位學生,告知如何到達地點,並給予一張儲備銀行紅色一分券,號碼是37字頭,意涵「三民主義青年團」。
三人小組,胡姓是組長,鄭員與其相約於上海閘北火車站,買妥到嘉善的車票,當天胡姓隊長與另一位組員說要去買點東西回來,鄭員卻苦等不到人,只得孤身一人乘車前往嘉善,天快黑時才揹著行李摸進城投宿,城邊平房小旅館很簡陋,入住的小房間,只有一張床、桌椅及約五燭光的黃色電燈,請店家煮了一碗陽春麵,送進房間後,突然一位偽警查房,看著鄭員端詳了一番說,你是通緝犯,頓時鄭員驚呆了!忙回說「我是投親學手藝的人,初次遠行。」那偽警看他背著竹籐籃行李也沒有錢,就離開了!那一夜是鄭員第一次在外過夜,飽受驚嚇的他,連吃麵也食不知味了!
隔日清晨,鄭員立即搭著船前往約定之處「淀山湖商榻」,江浙太湖區河港交通以船運為主,日軍攻陷許多省城的交通要衝據點,但無法控制偏遠地區,尤其太湖區游擊隊眾多,所以日軍與汪偽和平救國軍聯合舉行清鄉運動,經常在湖區以汽艇巡查,善良的同袍看見鄭員獨自遠行,特別給予關注照顧,讓鄭員很是感動,抵達商榻後,提交了證件及報到,他與其他學生被安置在一家祠堂。
沿太湖區港道越敵偽京杭國道封鎖線,東南長江沿岸沿線及杭州等地均已淪陷,流亡學生約百餘人組成,繞避翻天目山、沿富春江桐蘆蘭溪,最後要到達東金華目的地接受軍事訓練,分成兩大隊,分別由軍事委員會的楊成瑤少將軍隊,及忠義救國軍嚮導保護分別行動,那晚夜行軍採一路縱隊,從一處碉堡側穿過泥濘稻田,行越在公路中,黑夜裡,遠望碉堡燈火明亮,相距五百公尺,船過低矮橋時,摩擦發出的聲響,引起農家狗吠,讓這批流亡學生膽戰心驚,深怕引起敵偽守軍開槍射擊,大家顧不得田坎高低,一路跌爬向前衝,漆黑中丟了東西也都顧不得,好不容易才抵達接應船隊地點。
船隻沿著富春江抵達金華東嶽宮,受訓期間,每天吃的是糙米配青菜湯、睡在稻草地舖上,早晨由軍隊長帶隊到城牆上跑步,睡前大家集合齊唱「大哉中華代出賢能,蔣公中正今日救星,我們跟他前進,復興!復興!」,金華與杭州鄰近,杭州已淪陷,日軍軍機起飛頻繁,警報聲響不斷,高塔傳來鐘聲,大家立刻奔向城外疏散,碰到開飯時刻也顧不得。有一次,看到日本軍機投下炸彈,閃閃發光及哨嘶聲響,轟然爆炸,泥土到處飛濺,身子受震、耳朵也震鳴了!被炸死的人血肉模糊,真的是慘不忍睹!當時的他心中充滿著恨意!
金華結訓後被通知分發到屯溪國立第四臨中,與友好同袍準備要去安徽,誰知離開時,在信件領取處,公告著航空委員會通信人員訓練班指定錄取名單,看到這喜訊後,決定與友人放棄屯溪入學,而投奔四川大後方,一行人由金華浙竷鐵路到鷹潭,再搭軍委會運輸汽油便車到竷州,戰時沿海城市淪陷,物資均遭日軍封鎖,國家的物力非常艱困,靠著一紙錄取公函,才能免費搭車到四川貴州,公路是泥濘的碎石路,汽車的動力是燃燒木炭和酒精,車廂無頂是用布遮蓋,當時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號。
民國三十一年鄭員及同袍友人在衐州報到,完成航空委員會通信人員訓練班正科第六期訓練,任官後分發到新疆飛行部隊,三十四年八月抗日勝利,當時鄭員在新疆奇台縣航空站一四零無線電台服務,於抄收通信報得知抗日勝利,以紅紙寫勝利海報消息張貼在城門,讓邊疆的小城也能知道喜訊。勝利復員回鄉,鄭員也很想回鄉,但又被指派調漢口新城空軍第六供應處,搭著空軍C-47便機,由迪化、嘉峪關、西安、重慶至南京,在南京轉機時間,搭京滬特快車返家省親,在攀登住家閣樓上的小梯,呼喚媽的時候,眼淚瞬間奪眶而出、泣不成聲,深刻的體會母子重逢、骨肉之情。
當時國共內戰甚烈,中華地區極需通信真空器材,若依正常程序緩不濟急,因此第六供應處與上海江灣空軍供應總處電話聯繫所需器材,鄭員受指派攜公文直接領取空運返漢口,在公差之餘,鄭員返鄉探親,認識同訪親戚表妹沈秀娥,在滬西大戲院看「一曲難忘」等電影,同遊法國公園,彼此留下深刻好印象,三個月後,在長輩的見證下,與初戀的表妹結婚。
三十七年鄭員由漢口空軍第六供應分處調南京空軍第五大隊,報到時人事課長即限鄭員十日內到青島空軍第二十七中隊報到,當時鄭員是低階少尉且無人事背景,雖申說上海家中有老母須扶養,卻未獲允許,身為軍人僅能服從命令前往青島。
三十八年夫妻隨軍隊來台,鄭員被分於桃園空軍第五聯隊第五大隊任通信官,直至六十三年中校督察官退役,退役後仍為國家社會貢獻,在竹東新力工商學校任教職數年直至退休,鄭員為人敦厚樸實、正直守信,平日喜習寫書法、閱讀報章雜誌及觀賞歷史劇,夫妻感情鶼鰈情深,育有四千金,均已成家立業,子孫四代同堂,和樂溫馨,曾榮獲模範夫妻及鑽石婚楷模,是個人人稱羨的好爸爸、好丈夫!
歷經大時代的變遷,心路歷程歷歷在目,彷彿昨日般,一生戎馬、為國付出的鄭爺爺,轉眼間已滿百歲,就在這一天(112年9月13日),桃園榮服處鄭源敏處長帶領服務處同仁,並邀請陸光里聶哲淵里長,為爺爺歡慶百歲壽誕,鄭爺爺特意精心打扮,穿著襯衫並繫上紅色領帶,面色紅潤、精神抖擻,說起話來條理分明、思慮清晰,開心的分享著過往事蹟及養生之道,大家專心地聆聽爺爺的歷史回憶,發自內心由衷感恩與敬佩,慶生活動在大家的歌聲、笑聲及歡樂聲中,讓爺爺度過難忘的百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