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深耕社稷
深耕社稷
不分各行各業
人瑞翦影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平易近人的養生詩《對酒詩》云:「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提醒世人「諸行無常」,要能一笑了之,化戾氣為祥和,闡揚長者之「人生歷程與養生之道」,深值後輩們去發掘和吟誦......。

:::
放大
新竹榮服處鞠處長(左一)為百歲榮民胡伯伯戴上金戒指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新竹榮服處鞠處長(左一)為百歲榮民胡伯伯戴上金戒指
鞠處長(左一)與胡媽媽一同親餵百歲榮民胡伯伯吃生日蛋糕
鞠處長(左一)與胡媽媽為百歲榮民胡爺爺切生日蛋糕
鞠處長(左四)與黃彥翔里長(右三)、北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周俊偉主任(右二)及家屬開心合影

百歲榮民生命的歷史見證

作者:新竹榮民服務處鐘博庭社工員

在台灣的角落裡,有這麼一群特殊的老人家,他們經歷了戰火洗禮、時代變遷,見證了台灣的興衰起落。他們曾經穿上軍裝、持槍戍邊,無數次與生死擦肩。他們是榮民,尤其是那些長壽至百歲的人瑞,成為了時代的活歷史。胡宇彤伯伯生於民國14年8月10日,四川省仁壽縣人,早年在大陸投身軍旅,擔任B-25米切爾型轟炸機空勤機械員兼機尾砲手,而後隨著國共內戰的結束,隨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

對於胡伯伯來說,台灣成為了他們後半生的重要舞台。在異鄉求生存,他面臨的是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然而,胡伯伯以其堅韌的意志與不屈的精神,迅速適應了這片新土地,開始了新的生活。初到台灣的日子並不輕鬆,胡伯伯被安置在眷村裡,條件十分艱苦。那時的台灣百廢待舉,經濟狀況不佳,物資短缺。許多人必須從事農業、建築等體力勞動,或依靠政府的補助過活。即便如此,胡伯伯並未因此氣餒,仍然憑藉堅忍不拔的精神努力度過難關,為台灣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胡伯伯回憶起剛來台灣的日子時,總是帶著一絲懷舊與感慨。從軍營到眷村,從戰爭到和平,這段經歷讓他們見證了台灣的發展,從貧困到繁榮,從戰亂到安定。對於胡伯伯而言,家國情懷是他們一生都無法割捨的情感。許多人在年輕時期,因戰爭與時局的變動,離開了自己的家鄉,至今都無法回到故鄉探親。思鄉之情,成為了胡伯伯心中最深沉的情感。

每到傳統節日或特定日子,胡伯伯往往會陷入思念的漩渦。過去的歲月和家鄉的記憶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不斷重演。胡伯伯雖已在台灣結婚生子,擁有了自己的家庭,但那份對故土、對家人的懷念,從未消失。尤其在過去幾十年中,兩岸分隔,胡伯伯無法與家鄉的親人見面,甚至連信件往來都受到限制。直到兩岸關係逐漸緩和後,胡伯伯才終於有機會回到故土,了卻思鄉的心願。這些重逢的時刻,對胡伯伯來說,是人生中彌足珍貴的瞬間。

胡伯伯不僅僅是個人經歷的書寫者,更是整個時代的見證者。從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到台灣的經濟奇蹟,他們的生命歷程幾乎與整個二十世紀中國和台灣的歷史重疊。這些經歷使胡伯伯成為活生生的歷史書,每一個故事、每一段經歷都承載著寶貴的歷史資訊。

放大
新竹榮服處鞠處長(左一)為百歲榮民胡伯伯戴上金戒指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新竹榮服處鞠處長(左一)為百歲榮民胡伯伯戴上金戒指
鞠處長(左一)與胡媽媽一同親餵百歲榮民胡伯伯吃生日蛋糕
鞠處長(左一)與胡媽媽為百歲榮民胡爺爺切生日蛋糕
鞠處長(左四)與黃彥翔里長(右三)、北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周俊偉主任(右二)及家屬開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