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30年代左右,日本皇軍在台南市大南門外,五妃廟後測的桂子山腳下,花費了一年多時間,開闢了三條碎石大馬路,並在兩邊啟造了五大排大小不等的空軍軍官宿舍。完全是道地日本和式的榻榻米居室,並沒有當時極為講究的廚房浴室廁所,用作招待台南機場服勤的空軍軍官及家屬們住宿之用,有時也充作各級軍官休假時的具樂部。一般均簡稱為『軍官交誼社』,又因住處沿海邊際,乃又稱為”水邊交誼社”。而便以”水交社”沿用迄今。
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台灣光復,航空委員會(空總前身)派員來台辦理接收,台南機場部分由空軍第30地勤中隊負責辦理。而水交社亦連同一併交由該中隊接收,稍站修繕後,供作當時台南空地勤官士及眷屬居住。但人數並不多,一直到38年大陸許多空軍單位轉進來台,而空軍供應司令部亦奉命自上海撤至台南後,水交社眷舍立即呈人滿之患。 當年水交社區分鹽埕及荔宅兩大部分,分別由空供部、一聯隊,七供處,補給總庫、維修廠,一大隊二0七供應大隊等單位,劃分不同轄區進駐。及後西安三供處等單位陸續來台南房舍不敷分配,乃在南商後側加蓋簡單竹牆宿舍四大排。以安置官兵及眷屬。以後又持續在桂子山腳下加蓋四大排,及在荔宅部分興建地
面部隊宿舍,逐漸形成了今日的革局。當時四空軍烈士周志開之母親周倩誼女士在本村居住,為紀念周烈士為國捐驅,逐於民國五十七年正式命各為『志開新村』,同時原屬空軍之子弟小學,亦更名為志開國民小學,交由台南市政府管轄。 那時村子中有一復興球場,許多勞軍康樂活動,都在那裡舉行。而每晚的”露天電影”更吸引了年數的孩子們帶著小竹板凳來看個過癮。後來在球場上蓋了兩排長官眷舍,因而消失潰變成今日的興中公園。 最早的菜市場,在一片泥濘的露天兩旁,隨意擺攤做生意,臨馬路邊上有一排竹搭建矮房,是當時的福利社,左邊沒有一醬油工廠,生產老虎牌醬油。後來改建成副食供應廠。至民國六十年後菜市場才加蓋屋頂,廣設攤位
,營業至今。 自治會剛成立時,只有一間平房,放置桌椅書報供村民閱讀之用,後來找到經費,才蓋成現在三層樓的社區活動中心。 以前在志開國小大門口右側,是聯勤總部軍眷診療所,設有主任一人,醫官護士多二人,全天為軍眷提供醫療服務,及後因聯勤任務減縮撤銷。而志開新村自治會,逐得以遷搬至此。為村民服務至今。 如今台南市眷村遷建已成定局,而眷村居民亦將持續遷離。而台南市政府現正規劃江水交社改建為文化園區,保留部分房舍,作為實屋保存區,開設未區擺設老的眷戶用品、老照片已呈現早年生活真況。展望未來,一幅美景呈現眼前,充滿歡欣希望,『志開新村』,永存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