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彰化的小小眷村--中興莊,不得不從愛國武術宗師、抗戰英雄--高芳先先生談起,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山東遭到日本人的攻擊,當時任職山東青島國術館副館長的高老先生,率先成立「大刀隊」,專門襲擊日本士兵,功勳彪炳,後得國軍徵召為正規軍,始成立青島保安旅,改編為國軍19軍91師部隊,高師長官拜少將,且因戰功卓著,遂被譽為「嶗山之獅」。民國39年初隨軍經過海南、高雄、和美等地,進而駐紮於彰化,惟官兵眷屬則仍住和美中寮糖廠倉庫。先生為安頓有眷官兵,多方奔走,排除萬難,在彰化市中山路現址,自建了110戶草房、圍著竹籬笆,原取名為「中興新村」,後改名「中興莊」,從此中興莊就成為一群「山東來的外省人」--內聚而
忠誠的意象。 簡陋的草屋暫時安頓了顛沛流離的官兵眷屬,直至民國48年,因「八七水災」損失慘重,國防部乃撥款興建瓦頂磚牆之屋,次於民國60年補助修繕費後,始紛紛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之二樓房舍,並設立育樂幼稚園與軍眷醫院等建設,成為人人稱羨的居住環境,然而時至今日,轉眼又是36個年頭,歲月在村莊裏每一戶房舍及榮民伯伯的臉上留下了滄桑斑駁的痕跡,如今「中興莊」,已決定將遷村至彰化太極新村所改建而成的集合住宅大樓。當年的村民,建村初期以核心家庭為主,且數量是女多於男(這在一般眷村中算是特殊的個案),現今因年輕人多已外出成家立業,改以單獨生活戶為最多,年齡層為75~84歲,成為逐漸流逝的「銀髮村」
。 躲在繁榮市區內小角落的,屬於山東人的「中興莊」,亦將隨著時代的蛻變而逐漸消失,記憶中尚存有全村集合看膠卷放映「梅花」的愛國軍教片、半夜起床看威廉波特的棒球賽事、從媒球爐到瓦斯爐、從公共廁所到自動衛浴設備、每逢過年時節全村仿佛一家人的圍爐聚會,議論著義士起義來歸的興奮、軍中將士舞龍舞獅及元宵燈籠的熱鬧場景…等等,如今均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只剩破舊的磚牆及榮民伯伯們半生軍戎的回憶。至於「中興莊」的現址將從此步入歷史?還是成為被保留的文化遺產?正考驗著政府和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