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民國三十七、八年,大陸淪陷,國家動亂之際,在最高指揮單位決策下,為了部隊官兵眷屬安全,次遞安排遷往台灣,指定幹部負責護送,進駐學校或營區內暫住,等到部隊在台安定後再尋找眷屬會合,由於當時上級在毫無經費、困難重重之環境下,急於解決眷屬之居住問題,乃決定於空軍水湳機場附近的大石里空地,以部隊名義申請建造眷村數十戶,每戶僅三坪大,用木質支柱架、水泥瓦、竹籬笆或用紙糊隔牆,倉促簡陋建築,廚房與廁所都是共用的,這種居家環境,可想而知,多麼艱辛,偏偏一住就達二十餘年,一直到民國六十年間大家才有餘力著手整建眷舍,改用紅磚牆、水泥瓦、抽水馬桶、廚房和衛浴設備等,生活品質總算稍加提升。
回想起民國五十三年時,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在國家經費困難之際,為了要安置軍人眷屬生活,便向海外華僑知名人士募得款項,在台中市買地興建四個眷村,即陸光七、八、九、十村,共壹千餘戶眷舍,並區分七、八村為軍官眷村,九、十村為士官兵眷村,在五十五年春天完工交屋,因為僧多粥少,致分配軍官有眷眷舍人員,均需由「績優軍官」優先配住,陸光七村,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緊鄰水湳機場及菜市場,眷村座落位置甚佳,在中部地區眷村來說,算是交通十分便捷的眷舍,因此眷戶們無不感佩蔣夫人宋美齡女士的德澤。 陸光七村計興建310戶,且區分為三種規格,乙種104戶:二房一廳,丙種106戶:一房一廳,丁種100戶只有一廳,俗稱一
條通,惟不論何種等級,均配有廚房、抽水馬桶及衛浴設備。不過當初興建時,可能因經費不足,蓋半永久性的眷舍又窄又矮,施工粗糙,以木質支柱架隔間、水泥瓦,房屋前後用木板層疊,四周砌紅磚一公尺高,糊水混,一公尺以上用竹籬笆、泥土糊平,室內用白石灰粉刷。後來兒女成長,房間不足,不少眷戶在眷舍後院各自建房居住,雖知係違建,卻也是當時無法避免之事,且一住就是四十餘年。 陸光七村在民國八十八年一月搬遷,九十年九月十六日開工,九十六年十二月報完工,九十七年四月十二日第一期交屋,九十七年六月十二日第二期交屋,九十七年八月一日第三期交屋,不過仍有少數眷戶未交屋而且是個案處理。 目前陸光七村在眷村改建設計上的確不
錯,尤其外觀上已猶如高級住宅區,且因設計於九二一地震後,故住宅鋼筋加大,且數量增加,確實加強防震設施,如遇大地震侵犯,本村眷舍肯定沒問題。改建之建築基地計分甲、乙、丙三個區塊,就甲區來說,有一條南北向,300公尺長的一樓中庭,是老人及小孩活動的最好環境,有些神似老人休閒中心。在全台灣北、中、南眷村中,少有建築可媲美本眷舍--陸光七村。 本基地改建為14層大樓建築後,容納了十二個老舊眷村遷入進住,計有:大石里東、西、新村,北屯新村,水滴西村,莒光五村、慈恩二村、復華新村、一德新村、變電新村、光華新村及陸光七村等十二個眷村,對改善並提升眷村居住的生活品質,豐功厥偉,眷民們均非常感念政府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