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安排關懷據點志工的輪值勤務中,與一群居住於光華國宅的志工媽媽們閒聊,天南地北話家常,說到五十年前的眷村生活,大家都興致勃勃,紛紛拿出塵封已久的生活照,雖然是黑白照、而且有些模糊甚至淡化,但眷村巷道以及一般眷村家中擺設,在淡化的照片中隱約可見,這張張泛黃的照片喚起了當年的回憶、懷舊的思緒牽引著回到昔日眷村情景中,李媽媽是居仁新村搬過來、鄭太太是寧靜新村搬遷?、周姥姥原是海強新村的原住戶、徐小姐是經厚新村的、還有謝媽媽是眷村外散住戶加入的,每一位的描述,都是一段眷村的寫實,聽完了這麼多的故事,也彷彿走遍了基隆早年的每一個眷村。
光華國宅是政府照顧軍眷,解決老舊眷舍年久失修與不適居住的困境改建而成,這一德政與創舉,也使市容為之煥然一新,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毗連的大廈,在這兒看到了眷村第二代的成長與茁壯,真是人才濟濟,有大學教授、有為民喉舌的民意代表、有造船廠廠長、有繼承父志、投筆從戎的大有為青年,更有獻身教育的老師,都是社會的中堅分子,為臺灣的安定、成長與繁榮,無怨無悔的奉獻與付出,並在歷史上留下了最好的見證。 談到眷村點點滴滴的生活,大家的臉上都湧現一種暨滿足又帶有一絲絲失落的情緒,滿足的是曾經擁有一段精神生活富裕的日子,失落的是前塵的消逝,但歡笑仍然洋溢在每一位長者臉上,每一段居家生活、每一個眷村趣味故事,
在她們口中娓娓道來,彷彿在聆聽著一部部的人生故事,眼前展現的是一幕幕的寫實劇,雖然古舊眷村早已人去樓空,只剩下廢墟一片,令人無限遐思,但在大家的口述中,我們彷彿又找回了童年的情景,面對這許許多多往事,固然令人感傷,但前塵往事總是令人難以忘懷。 眷村生活是歲月中的一環,也是歷史卷軸中的一片段,站在當下往前看,可以見到當年軍民在物質生活困缺環境中,如何展現中國人的智慧與毅力,在逆境中求生存的一面,在現實生活中更展現了人性中最偉大的無私、博愛與友情,眷民們相互扶持、鄰居互助合作,大伙兒合作做麵食、包水餃、打毛線,或是借米、借油、借菜錢,左鄰右舍子女結夥,共同抵抗不良少年的欺負,成績好的大哥
大姐騰出時間,義務教導同村小朋友做功課,這一切就是眷村文化的縮影,其核心內涵就是中國人最根本的儒家思想,真誠、博愛、互助、合作以及無私與奉獻。 在這一次偶然的聚會中,我從每一位大哥大姐的臉上、從每一人的眼神中,看見人性的光輝與善良,在這兒讓人重拾童年的回憶,也在這次閒聊中,讓人預測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因為在新的國宅找到了當年特有的眷村文化,也找回人性的「善」與「愛」,更看到了眷村第三代的成長,那天真無邪的笑容與充滿自信的舉動,我特別為他(她)們拍照留念,並祈禱下一代更有成就,更幸福也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