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澎湖二村」,係民國52年間完成,共約50戶,與隔壁「戰聲二村」(約15戶)比鄰而居,記憶中我們家是在民國54年左右搬進來的,聽長輩們說眷村裡很多戶都是換了好幾手,眷舍頂讓了好幾次,甚至到第四手了,才住進來的,不過後來可能因為澎湖地區天候或家庭因素等關係,因此很多人都已搬遷到台灣了。當年建築結構是由澎湖特產--黑石混灰泥成牆、隔間則是竹編糊洋灰,木架水泥瓦為頂,每戶最多10來坪,另加幾坪違建,增加居住空間或養豬貼補家用,全家數口全擠在這小小生活空間裡,小時候因牆壁隔音效果不佳,媽媽常對著牆壁和隔壁媽媽們聊天、交換意見等,當然隔壁的嘻笑怒罵聲亦盡入耳裡。 當年我們眷村小孩子的娛樂跟竹籬笆
外同齡的其他小孩子差不多,不外乎打彈珠、尪仔標、彈橡皮筋等,唯一不同且令人記憶深刻的是我們「澎湖二村」裡有條聯外的水溝,約有一公尺寬150公尺長,小時候最鄉土的遊戲,就是一大隊人馬到水溝裡釣青蛙及抓泥鰍,常常玩過火了,全身髒兮兮地回家,霎時眷村裡哀鴻遍野,家家戶戶棍棒拖鞋齊飛,場景可熱鬧了,我們也因此有了難忘的童年;後來因安全及衛生考量,眷村向縣政府爭取預算,將水溝加蓋並舖上草皮,遂演變成現在的綠地。 父親退伍後,接手經營眷村裡的福利社,供應眷村裡家庭日常用品菸酒、罐頭等,當然也少不了零嘴了,我們家孩子們,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此外福利社兩側公廁、活動中心等均由擔任眷村自治幹事及理事長的父親
全權負責清潔及管理工作,眷戶們的相關活動及事務處理亦均在此舉行。直到96年初澎湖集合眷村--「龍行新城」改建完成,澎湖地區所有眷戶大集合、搬遷至新社區大樓,父親因捨不得離開住了四十幾年的地方,一直到最後一刻才搬離「澎湖二村」,僅留下了多年眷戶們共同相處成長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