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華新村」,係台中市北屯區空軍基地(第二指揮部)於八七水災後開始興建,民國49年8月興建完竣,取「復興中華」之意,房子的建材,牆下面是砌磚,上面是竹篾夾土墼,一間房子大小是九坪,軍官分配大小則為一間半,室內隔兩間房間,沒有衛浴設備,均為公共使用,外牆為美觀採用魚鱗板面裝飾,有日式房舍的味道。 民國48年八七水災,中部受創嚴重,原本來台散居各地的空軍第二後勤供應指揮部軍眷人員,臨時自行搭建的住所,因建材簡陋,大都被大水沖毀,空軍隨同美軍技術人員旋即派出直升機,到各地運送部隊眷屬到基地內大樓緊急安置,隨後即由婦聯會配合部隊在台中市各地興建多處眷村,「復華新村」即為其一,主要以安置空軍基地軍士官
地勤維修人員眷屬為主。 復華新村原為廢料庫,到處多是報廢的飛機零件,壞的、不要的東西都放這裡,四邊多是鐵絲網圍起來,這裡就是把廢料清掉以後蓋的,沒有分軍、士官,也沒有抽籤,房子分兩大間(A房)、一間半(B房)、一間(C房),少校、課長、股長以上可分配到A房,惟所有權狀屬於市政府,居民沒有任何居住證與使用權狀。 「復華巷」巷子中間有一個公共廁所,五十戶就只有那一個公廁,洗澡就在自己房子挑水洗,籃球場、公共空間都沒有,看電影要到鄰村大石里(水湳新村),那裡有專門放電影的地方,以前收費好像是五塊或十塊錢,現在是夜市型態,由外面到村子裡頭放映,且固定一個禮拜放映幾次。診療所則要到水湳街上的市場裡,
不過,「復華新村」現已拆除,所有眷村的居民均已遷入「陸光新城」;惟新式建築固然雄偉壯麗,然而如何比得上早已烙在「復華」居民們心底深處的生活點滴,如何比得上佔據在「復華」居民們腦海裡的成長記憶?終究佇立一甲子的「復華新村」,還是避不開時代的進化,就這麼拆了,讓我們互道一聲「再見了!復華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