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40年代,中共喊出「血洗台灣」的口號,當時為了防止共軍在彰化沿海搶灘登陸,約百餘人連隊進駐於彰化縣線西鄉原隸屬海防部隊營房,以肩負捍衛本區海岸線安全防護,惟隨著時代變遷、物換星移,接著海埔新生地開墾、海岸線外移,營區已不具軍事重要性後,便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輔導留守的墾員,經營「蛤蜊」養殖事業,希求得安養生息,遂有「蛤蜊兵營」之稱。 本區原有百餘位退除役官兵住居,54年彰濱工業區開發後,線西鄉魚港村海岸線後移,海防營舍不但沒有與海岸相連,無法形成潮間帶,且無法再養殖「蛤蜊」,並因監視海防的功能亦已喪失,至民國64年「蛤蜊兵營」原住有30餘位老兵,為了謀生陸續遷出、凋零,空餘11
幢幾如廢墟的建築。 鄉西鄉公所有感線西鄉水產養殖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積極規劃此營區的空間,使閒置的空間活化再利用,共分三期進行營區修繕工程,現由彰化縣手工藝協會進駐利用此空間營運,並提供民眾休閒及遊憩場所。 「蛤蜊兵營」入口處有以蛤蜊殼做成的「毋忘在莒」精神牌坊,外牆則有鄰近小朋友們留下的軍事題材彩繪,反映了本區軍事及在地農情結合的特殊文化背景,也成了線西鄉內托兒所戶外教學的指定景點,不遠處的海上風車接連天際,附近塭仔漁港、螻蛄蝦保護區等也都是獨特的漁鄉風情,近來常舉辦婚紗攝影、文化市集等活動。由於「蛤蜊兵營」周邊景觀保存良好,彰化縣政府遂於民國97年核定為彰化縣文化景觀,期能吸引更多人潮
,造訪這大時代所留下的特殊的鄉土風光,更冀望能進一步帶動地方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