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虎尾鎮有一座具有獨特文化且詩意盎然的眷村--「建國眷村」,該村環境清新幽靜、林蔭蒼鬱,仿若置身森林公園般,此外擁有日據時代馬廄改成之眷舍,及附近炮彈射擊過的歷史痕跡,並歷經了無數個世代的生活足跡。 「建國眷村」緣起於日軍在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虎尾被選為海軍航空隊的軍事基地,1943年日軍因戰事告急,遂以「建國眷村」作為作戰基地且訓練了神風特功敢死隊,後來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遷至台灣,便以此地作為軍事要塞。 當年「建國眷村」由四個村所組成,各村分別有其入口,是雲林縣規模最大的眷村,目前雖已荒廢,但這裡尚有日本神風特攻隊遺留之宿舍,有二二八槍戰的彈孔,有國民黨來台後所建造的電信
地下碉堡…等等,且眷村四周仍佈有許多荒廢的防禦工事(防空洞、堡壘、炮塔等設施),這個從日治時期就開始匯集人口的眷村,可說是走過無數殘酷的年代,更細詳紀錄了近代的歷史。 早年台灣光復後,政府將空軍的軍官及眷屬安置在建國一村,士官兵安置在建國二、三、四村,並嚴格規定士官兵不得結婚。據言當年眷村眷屬與空軍基地、訓練中心官兵的消費力,足以影響虎尾經濟繁榮成長的關鍵。眷村內熱鬧非凡,有小孩的嘻戲聲、操著大陸各地的腔調、此起彼落、不絕於耳,這一頭父母在罵小孩、另一頭則吆喝著小孩回家吃飯的情景,都令人十分懷念。那時生活物資雖普遍不足,但人們均非常知足;惟隨著年代的消逝,「建國眷村」與台灣各地逐漸凋零的眷村
有著相同的命運;吵鬧聲沒了,眷村伯伯老了、走了,屋瓦破了、房屋舊了,眷村內的榮景已不復存在,從此沒落衰微。 1990年間「建國一村」由政府徵收改建,接著「建國二村」則於2005年完成公告徵收補償,也正式走入歷史。物換星移的是居住在這裡的眷民們,唯一不變的是,天還是一樣的藍、樹還是一樣的綠;過往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喜、恕、哀、樂,已儼然成為眷村人獨特的共同記憶,並告訴了年輕一代的台灣子民,這裡曾發生的故事,亦見證了不同世代族群融合留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