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於喧囂台北市的「志雲新村」,原名「康樂新村」,不為人知的是更名背後那令人動容的緣由;民國42年,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 「中國電影製片廠」隨國軍來台,廠長龍雲為安置工作人員與眷屬,於現在台北市庫倫街55巷一帶,向土地銀行借地興建眷舍,他不遺餘力地奔走於眷村庶事,卻在一次南下台中的洽公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殉職。此後眷民為感念龍廠長對眷屬的照顧,便決定以龍廠長的字「志雲」為村名。 「志雲」建村於民國42年,當年的「圓山」十分荒涼,四周都是稻田、池塘與小山丘,村子坪數小而簡陋,屬丙種眷舍,且堪稱「迷你」版眷村,眷民大都係藝工總隊成員。當初眷村極其簡陋,每逢大
豪雨,村裡必定淹水,甚至52年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水淹至眷舍天花板,財物損失相當慘重。不過當時眷民大多抱持著反攻大陸的目標,台灣在其心目中只是不得已的暫居之所,所以並不太在意居住的品質。此外,語言的隔閡,也造成「志雲新村」第一代眷民與本地人互動不頻繁的原因。 隨著時光的流逝,時代的轉變與人口的增加,原本的眷舍已經不敷使用,眷民開始自行在空地上增建樓房,四周的環境也漸漸繁華了起來:飲食方面,村子鄰近圓山大飯店、大龍峒夜市、士林夜市;文教方面,台北孔廟、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明倫高中、圓山天文館等也都距離村子不遠,可見「志雲新村」人文教育之豐富與生活機能之便利。對眷民來說,現在「志雲新村」四周
的大廈林立,對比於過去民國六、七○年代四周多是木材行或棺材店的景色,變化之大,有如天壤之別。不過第二代眷民也因大多都在台灣出生成長、求學與就業,遂與本地人的互動更加親密融洽。 此外,老藝人曹健、傅碧輝、錢璐,曾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藝人葛香亭,以及創作「蔣公紀念歌」的知名作曲家李中和,都是這個眷村的住戶。然而,被媒體形容為最有「星味」的「志雲新村」,走過一甲子的老眷村,於民國101年8月隨著都市更新腳步,亦已悄悄拉下謝幕,令眷民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