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永康區境內有許多軍事營區,並設有「陸軍砲兵學校」,所以也有許多眷村。復興里和建國里內有「慈光九村」,和影劇界捐款興建的「影劇三村」,小說家蘇偉貞和歌手李靜(大百合)就是在這裡長大的。軍眷社區之眷村文化是台南市永康區的特色,眷村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是永康區社區沿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950年代的台灣社會,省籍情結是一個事實,政府推動說國語運動,竹籬笆生態文化油然而生,註定了不同省籍、方言與在地文化價值上的差異,尤其「眷村」是一個保守封閉的團體,小孩子在學校與本省籍小朋友雖然沒有隔閡,但是「外省人」這個名詞就成為眷村子弟的代名詞。 「影劇三村」位在舊稱「崎仔」的山坡地形,此地位處「台南台地
」東緣,屬於「二王崙」的一部分,因呈緩升坡地形,故名之。最初是民國45年(1956)「婦聯總會」蔣宋美齡為了照顧在大陸陣亡的國軍將士遺族,發動影劇界募捐,將所得的捐款興建眷村,於是便取名「影劇」二字,沿用至今。該眷村原有眷舍500戶,其中300戶分配給遺族,另外200戶分配給現役官兵。 當時的建築與現今的建築設計相比,顯得很特別,也很有特色,圍牆是扶桑花叢作圍籬,除了扶桑花也有的是看似燈籠的燈籠花和竹籬笆。當時大家過的生活雖是克勤克儉,卻甘之如飴。凡事皆以公用為一致水平,解決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便之處,例如:當時村子裡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電話,如果要與外地連絡,完全靠自治會的一具公用電話,因此
常會聽到從電線桿上的擴音器,傳來村長廣播找人的聲音。 隨著時代變遷,人口替換增加,眷村逐漸進行計畫性的改建,但是原先眷村內所擁有的濃厚人情味,卻是新式建築無法取代的,我們希望在眷村改建後,原有的人與土地之間的互動能繼續下去。 改建後的「影三新城」附近有一「永康公園」(臺南市永康區復興里興國街60號),它是一座大型綠地公園,面積約有43000平方公尺,它之前身為「雲山農場」,內有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行館、網寮遺址,使永康公園更增添了文化氣息。園內的椰林景觀和珍貴的蛋黃桃樹,是永康公園的特色,也是一座兼具休閒、生態、運動、等多功能的綠地公園,提供了附近眷村居民晨昏散心、運動的好去處,更是「影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