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乙詞,係民國38年,大陸局勢丕變,中華民國政府及軍事遭受重大挫敗,國軍部隊為保留反攻實力,隨政府大舉遷台,政府並為渠等及其眷屬興建或者配置的村落稱之「眷村」。位於台中市新社區中興里的「永源新村」即是台灣眷村之一,並依建設時間不同,分成一村、二村,原為職員宿舍,自民國42年起改建為眷村用途,並隨營區之擴增及軍團之移入,軍眷增多,且多為陸軍軍眷,至眷村拆遷止,共經歷了52個寒暑。 在台灣日治時期,「永源新村」旁是一座療養院,民國42年政府在中興領成立「陸軍第二肺病療養院」,後又改為國軍805醫院
,民國59年移駐花蓮,後屬於新社鄉中興嶺營區,位於營區旁的「永源新村」,起初有71戶,民國51年在婦聯會協助下,又增建33戶,是為二村,全村共有100多戶,每戶面積約7坪,在60年代,眷村總人口約有600-700人。80年代,眷村第二代多移居外地之後,眷村人口即呈現高齡化現象。 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實施之後,本村居民遷出與子女同住或出租房舍的意願提高,參與改建意願卻較低,大多傾向領取補償金,最後國防部決議將「永源新村」進行拆撤,民國93年7月發放住戶搬遷補償金後,收回土地。該年年底,「永源新村」居民全數遷離,散居各地,目前所剩,僅為承租國有地的老榮民,且為數不多。 現實環境的變遷,吞
噬了台灣珍貴、蘊含歷史的村落,迫使都會邊緣、社區型態的山城眷村,面臨了拆除的命運。但這富有獨特歷史的中興領「永源」眷村文化,對眷村居民們來說,卻是仰賴著一片片拼湊而成的記憶,亦可深深雋刻於心的永恆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