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灣新村位在臺東市岩灣里,東南方為卑南文化公園,東為岩灣國小,北有海巡署東巡局和岩灣技能訓練所。地理位置居於臺東縣卑南大溪下游,附近有名聞遐邇的中央山脈谷與海岸山脈在南端交界的「利吉惡地」。 原岩灣眷村內有名的機構是自日治時代即存在管訓地痞流氓的「遊民習藝所」。國民政府來臺後,該所由警備總司令部接管為「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職業訓導第二總隊」(岩灣職訓總隊),後來警備總部在民國81年裁撤,撥交法務部接管,更名為「臺灣岩灣技能訓練所」主要收容對象是違反檢肅流氓條例的感訓受處分人。 我們眷村居民大都是在職訓總隊服務的軍眷。據文獻調查眷村舊房舍約在1960年代所建,住戶最多曾有170多戶
,里內岩灣國小最多曾有4百名學童上學,現在約1百名左右。近年因退役老榮民逐漸凋零及人口外移,老舊住宅在1999年由國防部委託內政部營建署重新改建為新式大樓,2005年大樓落成後,眷村舊式日式木造建築房屋已大部分拆除。 我認為「眷村」在台灣近代歷史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腳色。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初始,「眷村生活」使大家的情感拉近了距離,穩定了軍心,尤其讓那離鄉背井,飄洋過海來台的大陸軍人及眷屬,有了安身立命的居所,也讓初到台灣的他/她們有熟悉的人、事、物可以互補,多元文化生活的融和,凝聚了風雨同舟的「生命共同體」。 在我的記憶裡,眷村的居民單純、互助,重感情、講義氣,長幼有序,敬老尊賢,在眷
村長大的人,都有著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精神。又因為大家都是職訓總隊的官士兵等隊職員,所以眷村居民生活都與職訓總隊作息有密切相關,它雖然是軍管的監獄,由於受感訓人平日也會到眷村幫忙環境清潔工作,居民對“岩灣職訓總隊”卻有著一份鄰居的親切感,共同記憶的一環。 隨著時代遞嬗與社會變遷,岩灣眷村隨警總裁撤改制與老榮民凋零,舊有建築物拆除後,雖然新大樓建築新穎,兒時玩伴卻已紛紛遷居高就,各奔前程,使得過去那份難以割捨、大家共同胼手胝足的深刻記憶,已逐漸模糊、而煙消雲散,且隨著政治環境的變遷,「眷村」亦將成為「歷史名詞」,更加令人不勝噓唏! 岩灣眷村對當地來說,賦與著安撫民心,穩定經濟
供輸,及土地有效利用與環境生態維護等多項功能。雖然歷史輾轉變遷,眷村可以改變,但在當時眷村確實有著穩定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眷村文化的歷史地位亦是無法抹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