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00後的年輕人,戰爭對我們來說不過是課本上的一段故事、考卷上的題目,從軍也只是一份單純的職業選擇,而非肩負使命或保家衛國的崇高責任。然而,透過時代劇《一把青》的熱播,讓年輕人重新認識到動盪年代的軍旅生活,並非只是歷史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承載著官兵們與軍眷的血與淚,所有的和平與安穩皆得來不易,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共鳴,而此劇的轟動也使得拍攝地點 –「醒村」成了觀眾前往的熱門景點。
從小居住於岡山,經過醒村無數次,卻不曾停下腳步踏入,大學時期深受時代劇《一把青》的影響,意外發現歷史竟與我如此的接近,便擇日前往參訪,當日礙於安全性的問題,只能在外觀看,但仍能感受到醒村特有的建築風格,有別於其他傳統眷村多為日式平房,醒村為兩層式洋樓,並採用巴洛克風格的圓拱迴廊,正讓我聯想起每當戰鬥機經過時,劇中的軍眷們都會在那迴廊引頸期盼自己的丈夫歸來,生怕回來的不是許久未見的丈夫,而是那突如其來、令人心碎的噩耗。牆上那斑駁的印記、遍布的藤蔓,彷彿都在訴說歲月的流逝,戰爭雖離我們遠去,曾奉獻給國家大半輩子的官兵們也一一離世,但他們所留下的痕跡、奉獻的精神,應被世人所流傳,而非只是
醒村曾面臨被拆除的困境,經由地方人士的搶救,以及《一把青》使得醒村聲名大噪,市政府開始重視岡山的眷村文化,並於2017年將其登錄為文化景觀園區,著手進行修復工程,延續空軍眷村文化,雖然原村外觀大多殘破不堪,但為了尊重歷史的痕跡,以不破壞原貌為原則,增加結構性支撐,並且加強安全性修復。此外,醒村計畫打造成複合型文創園區,加入文創商店、樹屋、藝廊、餐廳等,預計於115年開放,讓我們期待當傳統的眷村文化與現今文化創意相互碰撞下,所激盪出豐富多元的火花,不僅融合眷村文化的歷史記憶和人情味,更賦予其新的生命力,以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欣賞這段歷史,醒村將成為全臺灣眷村再造的典範,同時也會是屬於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