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座落在台北市內湖路一段旁,處在地勢低窪,村子旁亂石磷磷,雜草叢生,僅有135戶的治磐新村,主要的眷居戶是服務於警備總部,及少部分是國防部女青年大隊的軍士官家屬,所組成的一個小眷村。
這個眷村有個特色,家家戶戶都備有各種材質的腳架,電視機、電冰箱‧‧等物品均墊得高高的,免得一場大雨過後,貴重家具都淹水泡了湯;每當大雨過後,整個村子宛如一座人工偃塞湖,家家戶戶忙著清洗的場景,像走馬燈般的重複著。眷村叔伯們自組的救災隊,自動帶著各種工具,每每冒著大雨,清除堵塞排水溝的雜物,希望能減低淹水,少一些災損。因此,在患難中建立了相互關懷的情愫,使這個小眷村大家感情更融洽了,眷戶們其樂融融的度過每一個快
樂而美好的日子。 民國66年開始傳來「眷村改建」的消息,整個眷村突然在平靜的日子裡,掀起了大波瀾,其中有贊成的,當然也有不同意的,畢竟在那樣的年代,「眷村改建」才剛起步吶!猛的一來,可是村子裡頭的一等大事,比颱風帶來的大風雨還要令人震撼。幸好趙賓會長耐著性子,說明溝通,忍氣吞聲,最後以「會長下台不連任」為附帶擔保條件,趙崇培先生在全體眷戶趕鴨子上架情況下繼任會長,總算獲取大夥兒的同意,達成政府改建老舊眷村,以改善眷村住戶居住品質的美意。 村子改建期間,暫時在附近租屋居住的眷村叔伯們,幾乎天天到眷改工地監工,結構品質一點都馬虎不得,提供建商、工地主任許多意見,眼看風車型七層樓的電梯大樓終於在
大家引領期盼下,於71年完工了;由原來的135戶小眷村,改建成四百餘戶的現代化社區,原眷戶高高興興地搬回來了、許多外地人士也從不同的地方來此買屋,亦成為社區的居民,各個不同的族群生活在一起,產生了多元而和諧的文化。現今的治磐,緊接著小學、國中陸陸續續興建,加上原有的專科學校,形成了更完善的學區;內湖科學園區也陸陸續續蓋起來,帶來了就業人潮,生活機能不斷的增加,連東地區最大的摩天輪都近在咫尺,這兩年捷運系統從松山機場延伸到南港,預定今年六月就要通車了,屆時本社區嗣將形成更完善的交通網。 現在,治磐新村的老老少少,除可與原眷戶閒談間,懷念著老眷村的一景一物外,更可享受著眷村改建後多元、豐富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