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清水鎮「信義新村」的故事: 先有部隊,再有村落,是眷村形成的主要軌跡。台中清水地區從民國38年開始,先後成立了忠勇村、信義村、和平村、陽明新村、果貿一村、銀聯二村及慈恩二十村等7個眷村,以下是關於「信義新村」的故事:
空軍第三後勤支援處,前身係航空委員會發動機製造廠改制而來。民國28年我國航空委員會決定興辦我國航空工業,籌建第一座航空發動機製造廠。該廠初在昆明籌備中即被日軍炸毀,為防止日軍空襲,民國29年政府選址於貴州省大定縣羊場壩的溶洞群中(烏鴉洞、清墟洞),秘密籌建。 民國36年因局勢逆轉,發動機製造廠奉令遷台,廠長顧光復指派廠務科長李碩豐到台勘察廠址,初由航空技術局提報二處,一為花蓮,二為清水,經勘查後,咸認花蓮地處偏遠,鐵、公路交通不便,且無適用之廠房及眷屬房舍。而清水現址係日本之石油公司,有現成廠房五棟,並有甲、乙、丙區縣城之眷舍,距清水市區2.5公里,據台中市23公里,鐵、公路四通八達,其條件
優於花蓮,於是定址清水。 民國卅八年間,發動機製造廠的機具陸續由廣州分廠空運到清水。發動機製造廠遷清水後,主要任務是修護屏東基地的C119往複式發動機、松山機場的C46、C47專機、岡山空軍官校試發機,及嘉義基地四聯隊戰機與直昇機傳動軸等,並透過台中港火車站貨運火車來載運。民國43年11月1日該廠與空軍降落傘修製廠合併,改編為空軍第三供應支援處,隸屬空軍後勤司令部。民國67年7月1日更名為空軍第三後勤支援處。86年7月1日與空軍第一後勤支援處合併,成立空軍第三後勤指揮部,眷村成員亦隨部隊演變成形,分甲、乙、丙三區,計有187戶眷舍,本村取「信義為立業之本」中之「信義」二字,即為「信義新村」;
因部隊屬生產、後勤、修復廠庫類型,服務人員身分多元,也造就當地眷村特有之文化背景,可謂融合多元性最大之眷村,尤其在年節時期,除各省獨有之風俗及食物醃、燻、曬、晾食品陳掛滿眷村外,加上本土風味,齊聚一堂,可謂萬里飄香,熱鬧非凡,令人垂涎三尺,永難忘懷。 本村毗鄰於台中“港區藝術中心”,一提起眷村腦海中呈現的就是包子、饅頭、水餃,酸辣湯,還有麻將聲與濃濃的鄉音,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眷村已全面改建,竹籬笆亦早已不復見,94年底「信義新村」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水泥叢林的國宅大廈,如今景物不在,徒留長輩們的打油詩一首,令人不勝唏噓! 「不畏強禦竹籬笆。懸燈結綵牽牛掛。妙語如珠耳邊話。家徒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