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眷村生活,至今還是讓我津津樂道。 在我5歲時,爸爸隨著部隊移防,帶著我們全家從台中縣新社鄉的中興嶺眷舍遷移到苗栗市的篤行七村,從此我們就在苗栗紮根。 生為眷村第二代,民國61年出生的我,其實已經沒機會體驗老爸剛到台灣之後艱苦的生活,相對的,家裡的環境因為父母的克勤克儉,願意花錢讓我們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物質享受,所以我們是富裕的、幸福的一代。 記憶中的眷村生活,雖是美好的,惟上一代的生活,其實是艱辛的,先說說我的爸爸,我總是想不透他是如何省下每月幾仟元的薪俸,卻能辛苦養我們一家5口之外,還可以結餘幾十萬元,把眷村的家,“頂”下來當我們永遠的“避風港”。 縱然我們的家,當初還是非常
簡樸,國小同學來家裡玩時,還不可思議睜大眼的問我,妳們家怎麼沒有鋪地磚?廁所怎麼會在戶外?家裡怎麼沒有二樓?…等等,提問諸多我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只記得,後來我們家終於有浴缸了、終於有沖水馬桶、也終於有屬於自家的院子。記憶中,媽媽都是用鐵盆子裝了熱水後,再慢慢幫我們洗澡的,當我搬到苗栗的第一天,看到貼滿小磁磚的浴缸,第一個動作,就是趁大人在忙的時候,偷偷將浴缸放滿水,然後開心的爬進去享受一番,當然結果是被節儉的老爸臭罵一頓囉;此外我們再也不必在下雨天,跟著媽媽一起到戶外,一瓢瓢的把廁所裡的糞水,快速的舀到後門的小河流沖掉;還有我們家終於可以養小貓小狗了…。 眷村的兒時活動更
是豐富,我們會在下課後玩遍所有小朋友流行的跳橡皮筋、過五關、四個大耳朵、跳圈圈…等等。每天傍晚都瘋到媽媽出來大喊回家吃飯才肯罷休;當然我們偶爾也會輪流在劉媽媽家、龍阿姨家..大快朵頤,因為我們是玩到哪家就吃到哪家,這種回憶也只有住在眷村的我們才能獨享。 住眷村的好處就是守望相助得非常緊密。常常誰家有事出遠門,鑰匙丟到對門,馬上就有人當起24小時免費保全,更甭說婚喪喜慶的協助,儼然就是個大家族來著,真的是超越現今社會親屬們的親密關係。 現在雖然我從小生長的眷村已拆除多年,但是每每回想起往日的時光,念念不忘的還是眷村生活的美好,而原來的眷村鄰居也已經搬遷到其他各縣市,唯一不變的是眷戶們彼此間深
厚的情感,至今大家仍然保持連繫,偶爾外地回來探望的老鄰居,他們也會一家家的拜訪尚留在苗栗市區居住的老眷戶們。 「眷村」是台灣特有的文化,我很慶幸自己曾是眷村的一分子,這份美好的回憶將長駐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