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政府遷徙來台,海軍進駐高雄左營基地紮營,初期左營地區,計興建19個眷村,眷村之間彼此首尾相連,南北延伸長達10餘公里,可算台灣最大、最集中的眷村,當時眷村的正名應為"軍眷村",是一個特殊景象,由於左營屬於海軍集結地,所以是海軍眷村,各村也培養出特殊的眷村情誼,值得讓人探討,其中最為人懷念的眷村,就是最早的「自勉新村」,探究「自勉新村」的啟始,得知村民多為來自山東造船廠的技工及少數上海、浙江的海軍士官為主,當時即接受日據時代遺留之技工宿舍,擺設陳舊簡陋,國防部為激勵海軍官兵及眷屬「自力更生,勤勉建國」精神,乃命名為「自勉新村」。
民國58年,位於高雄左營的「自勉新村」獲准成立為軍眷區第一個發展的眷村。該村三面為其他眷村所圍繞,背靠「桃仔園軍區」,與外較少接觸,形成「自勉」人的保守個性;因村民多為海軍官兵,早期曾經歷無數大小戰役,除受戰爭薰陶,戰場上彼此扶持,間接影響眷屬們,同舟共濟、肝膽相照及守望相助之精神;從自勉建村以來,就是「本省人」與「外省人」共住一村,初期雖然因語言、風俗不同,有所隔閡,然經過數十年風俗文化陶冶,早已融為一體,互相嫁娶,儼然融合為民族大家庭。其次「自勉新村」內部設有許多休閒及洽公辦事之處,如民國69年6月興建小型運動場,於民國70年完工。民國74年,在社區活動中心前闢建自勉、自助、崇實聯合里辦事
處,於民國77年正式啟用,聯合辦事處緊鄰著高雄市社會局。這些地方,都為里民們帶來了更多便利性。 眷村後期發展與歷程,記錄了各種不同故鄉的地方文化在此落地生根,並在本土上萌發出新文化的嫩芽,發展出獨特之文化氛圍與枝幹,也以歷史的軌跡,見證了半世紀的台灣史。低矮的木造斜房、緊密的人際互動,有關眷村種種,充滿濃濃的人情鄉情。南腔北調的雞同鴨講,全民運動的家庭代工,各式各樣的道地美食,都是眷村子弟從小到大的共同回憶。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快速起飛,社會也快速變遷,眷村人口已漸漸外移與凋零。 民國92年7月起,「自勉新村」因配合地方發展,村民7百餘戶中,約400餘戶遷往附近高聳直立的眷改國宅「翠華社區」
,取代了以往緊鄰相貼的矮小眷村平房‧ 曾經在眷村生長的子弟們如今開枝散葉散居全台,也許,眷村這名詞,亦即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化」,已漸漸走入歷史,也許以後只有在回憶性的文字裡才會再次重現,但其曾經存在的意義與代表性,並不會隨之消失。相信曾經落戶「自勉新村」的村民,其延續眷村文化,傳承「自立更生」、「勤勉建國」的精神,是永遠不變的共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