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閱讀眷村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竹籬笆的故事

眷村人成長記憶中,左鄰右舍間親密的吆喝、吵雜,與燒菜、打牌的「活的」聲音與色彩,已不復見。眷村是眷村人成長的地方,是台灣發展史中,中國人口大遷移的一項歷史見證,是我們緬懷這段歷史的共同記憶。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
:::
放大
憶:嘉義市「建國二村」之眷村生活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憶:嘉義市「建國二村」之眷村生活
建國二村搬遷至經國新城
建國二村改建後原址交還華商職校
早期建國二村住戶位置圖

憶:嘉義市「建國二村」之眷村生活

作者:取材自「巡回流失的足跡」(嘉義榮服處)
基本資料
本篇「憶:嘉義市『建國二村』之眷村生活」,取材自「巡回流失的足跡」一文,感謝陳小鯨先生的供稿: 民國38年大陸情勢逆轉,空軍第四大隊奉命自北平南苑機場移防台灣,官士眷屬大多自行攜家帶眷乘船或飛機來台落腳,再四處打聽輾轉相聚艱苦度日;眷村區塊原係日本人取名「東門町」,空軍眷屬進住後依國防部命名「建國二村」,取反攻大陸,重建新中國之意。
早年家庭少有收音機,國家大事皆由爸爸在機場就報紙新聞傳遞消息,遇有颱風就由「眷服處」人員手提小鑼沿村內小路敲三下,沿途喊著「今天晚上有颱風!」媽媽們就會準備蠟燭、煤油燈備用(後有喇叭廣播);早期軍人待遇微薄,眷屬生活十分清苦,年底「眷補證」下來,全家大、中、小口一年的眷糧條子全部折價賣給「小鬼米舖(當時俗稱)」或由眷村人收購,換成現金還些債務,剩下點錢湊合著過年了。大家共用公共廁所,晚上不出門,一大早就看到媽媽們端著尿盆去倒黃穢物;煙燻掉眼淚的煤球爐煮飯就會剩下鍋巴,不太黑的大多由小孩搶著沾糖吃掉,還津津有味,少數爸爸在機場弄點煤油,貼身藏在內衣內帶回家供煤油爐用,皮膚被灼傷也不在乎,吃完晚飯
放大
憶:嘉義市「建國二村」之眷村生活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憶:嘉義市「建國二村」之眷村生活
建國二村搬遷至經國新城
建國二村改建後原址交還華商職校
早期建國二村住戶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