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地區原有43個眷村,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眷村陸續改建遷出,回憶當年政府隨時準備反攻大陸,隨軍轉進來台的部隊和眷屬,都期待在短期內返回大陸老家,我父母的心情就是如此。政府的作戰目標,也是3年調整、3年準備、3年反攻,因此早期眷村多半是以『竹櫞土蓋瓦頂、竹筋糊泥為壁』,簡陋材料興建臨時性住所,形成一個以竹籬笆為建材的居住環境,民57-60年間,眷管單位還編列預算,為各眷村換眷村屋頂的石綿瓦與羊毛氈,這些年來竹籬笆眷村和地方行政系統關係薄弱,卻和軍事行政系統緊密,形成相系的族群色彩濃厚的封閉性社區聚落。 隨著眷村改建,原有之竹籬笆世界文化則日漸式微,當眷村第一代都功成身退陸續安享晚年之際
,又有誰還會記得﹖38年國軍與眷屬轉進台灣,生聚教訓全國上下團結在政府領導的那段歷史﹖所以眷村第二代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榮民眷朋友,在多年前就開始為保留台南地區,水交社上的眷村區塊而努力奔走,自92年開始連續辦理3屆(92年、93年、94年)眷村文化節,執政的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許添財,在這群不分黨派熱忱邀約下(興中里王安國里長、林美燕市議員等),每年都親自參與活動,並致詞表示﹕『眷村改建及保留眷村文化是時事所趨,過去的歷史應抱持客觀立場來接受,不要再挑起感情衝突』,活動一年比一年辦的熱鬧,藉由文物展覽、各省地方小吃、地方戲劇、懷念老歌、老電影、老照片,喚起大家一起來重視眷村文化,並為即將成立『台南
市眷村文化園區』熱身。 當眷村文化節開鑼後,一般民眾峰擁而至,準備的各省地方小吃,一個上午不到的時間就紛紛售罄,需要頻頻補貨,老一輩的先進長輩榮民眷,有的行動不便,也在家人會傭人陪同下參觀文物展,無論是泛黃的老照片或是過時的煤油燈,煤炭爐都勾起了了一輩的榮民眷往事,就是這些克難東西陪伴他們走過從前,試問,沒有過去哪會有現在?台灣歷史380多年,眷村亦是台灣歷史上特有階段的事實,眷村的長輩及有志之士都支持這項眷村文化節的活動,也許因為長輩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了,瞧不見他們的熱情贊助,但是每次眷村文化節,都會看到他們在會場留漣忘返,相信這就是辦理眷村文化節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