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包子…。」、「豆花…。」、「爆米香…。」這些熟悉的叫賣聲音是我兒時在眷村成長的永存記憶。從出生起,我就住在位居花蓮市美崙坡上方的「精忠七村」,該村是陸軍總部於民國55年時開始興建的眷村,戶數約100戶左右,村子隔壁緊鄰的是「復興新村」。 據我父親的描述,最初「精忠七村」戶數分配時區分兩處,軍官分配戶數位在上坡地段,士官分配戶數就稍微往下坡一些。房屋坪數則是按照眷口數分配,共有20坪、18坪及16坪等規格。早期村子裡的住戶組合有一部分來自陸軍運輸單位、團管區,也有警備總部及其它國軍的單位,村子來源人口可說是萬象多元。 家父係軍人(中校退役),母親在二十歲時便嫁給了父親,從花蓮縣玉里鎮
移居至「精忠七村」,大家都稱她「新娘子」,雖然母親是本省籍子女,但她很快地融入了眷村生活,早晨及黃昏時,她們婆婆媽媽喜愛聚集巷弄或廣場聊天,孩童則在旁邊玩爽。我們「精忠七村」的鄰里感情非常和睦,孩子也很團結,家庭間經常一起包水餃,也相互托付照顧小孩;孩童間則經常喜愛集體玩打戰、鬼捉人和捉迷藏的遊戲,狹小的巷弄都是孩子們追逐的身影。 猶記得在「精忠七村」令人難忘的兒時生活點滴,像是小朋友在過年時喜歡穿新衣,也喜歡在過年前將新衣藏起來,好在過年當天製造驚喜等舉動;元宵節當天,會用奶粉罐製作燈籠,於夜晚時一同以燈籠照亮昏暗的山洞,還一起夜遊至村子隔壁的忠烈祠;家家戶戶將裝滿米的奶粉罐一排排地擺在地
上,只要聽到「砰」一聲冒出煙來,就可以吃到氣味飄香的爆米花……。唉!往事只能回味! 民國93年因配合眷村改建,「精忠七村」已全部拆遷移為平地,對我來說是件很可惜的事情,因此,村子拆遷前,我偕同弟弟在老家門前拍照留影紀念。那裡曾經有我許多兒時的回憶,也有許多細數不完的小故事,我與外子提起眷村往事時,總也獲得他的共鳴,因為他兒時也住「精忠七村」,恰巧我們亦因村子的感情聯結,促成了這段美好姻緣,至今「精忠七村」的影子依然留存在我們共同的記憶中,永遠深深地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