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閱讀眷村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竹籬笆的故事

眷村人成長記憶中,左鄰右舍間親密的吆喝、吵雜,與燒菜、打牌的「活的」聲音與色彩,已不復見。眷村是眷村人成長的地方,是台灣發展史中,中國人口大遷移的一項歷史見證,是我們緬懷這段歷史的共同記憶。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
:::
放大
花蓮市「精忠七村」的永存回憶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花蓮市「精忠七村」的永存回憶
作者兒時與眷村玩伴在巷內騎玩野狼機車
作者兒時與父母在老家院子內合影
作者偕同弟弟在「精忠七村」老家門前合影

花蓮市「精忠七村」的永存回憶

作者:李晉華小姐(花蓮縣榮民服務處)
「饅頭、包子…。」、「豆花…。」、「爆米香…。」這些熟悉的叫賣聲音是我兒時在眷村成長的永存記憶。從出生起,我就住在位居花蓮市美崙坡上方的「精忠七村」,該村是陸軍總部於民國55年時開始興建的眷村,戶數約100戶左右,村子隔壁緊鄰的是「復興新村」。 據我父親的描述,最初「精忠七村」戶數分配時區分兩處,軍官分配戶數位在上坡地段,士官分配戶數就稍微往下坡一些。房屋坪數則是按照眷口數分配,共有20坪、18坪及16坪等規格。早期村子裡的住戶組合有一部分來自陸軍運輸單位、團管區,也有警備總部及其它國軍的單位,村子來源人口可說是萬象多元。 家父係軍人(中校退役),母親在二十歲時便嫁給了父親,從花蓮縣玉里鎮
放大
花蓮市「精忠七村」的永存回憶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花蓮市「精忠七村」的永存回憶
作者兒時與眷村玩伴在巷內騎玩野狼機車
作者兒時與父母在老家院子內合影
作者偕同弟弟在「精忠七村」老家門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