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眷村歷經無情歲月的摧殘,在斑駁的外牆、剝落的水泥塊與沾滿灰塵的門窗狹窄空間裡,當年可是擠滿了一堆蘿蔔頭、最溫馨最和樂的地方喔。 如今卻是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不免令人感嘆與唏噓,更使我想起非常好聽的兩首歌曲....... 「風好像倦了 雲好像累了 這世界再沒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我走過青春 我失落年少 如今我又再回到思念的地方 台北的天空 有我年輕的笑容 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 台北的天空 常在你我的心中 多少風雨的歲月我只願和你渡過........」 「時光一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 兩小無猜日夜相隨 春風又吹紅了花蕊 你已經也添了新歲
.......」 重回時光隧道,如今眷村是愈拆愈少,尋找眷村菜的人卻愈來愈多,早年因民生物資缺乏,舉凡柴米油鹽麵粉都是依眷口數之多寡憑糧票配給,每個月都盼望輔導會的小貨車儘速到眷村定點發放,公務員眷屬則自行前往農會領取,總會瞧見婆婆媽媽們大排長龍在等待發放糧食。 那段安貧樂道的日子裡,大夥為了節儉部分食材都反覆使用,例如今天吃乾飯、做蔥油餅,吃不完的明天就變個花樣,改吃稀飯或做炒餅、麵疙瘩,再搭配其他配料,又形成另一道眷村菜,所以在眷村裡,很難看到廚餘桶。 加上有許多眷村外省人娶了本省老婆,經融合後本省菜也成了眷村口味之一 ,像是小時候吃的番茄麵,就不是外省傳統口
味,而是跟本省人學的,如果說族群融合,其實在餐桌上早就融合了,您說是嗎?因此,眷村菜並不等於外省菜喔。 老舊眷村大門幾乎是這種造型,曾幾何時,它變了!早年眷村的大門都是兩兩相對,中間隔著狹窄巷道,大清早便聽到隔壁大嬸吆喝孩子們起床洗臉刷牙,並穿好前一晚大嬸熨燙好的卡其制服,讓子女穿上這素淨整潔的制服,希望子女在學校能因制服整潔而獲選模範生。 年關將屆,家家戶戶忙裡忙外,醃製香腸、臘肉、甜酒釀,除夕當天,白天張貼春聯,晚上闔家吃元寶、團圓飯,向長輩索討壓歲錢,大人守歲打麻將,小孩守歲放沖天炮、水鴛鴦, 其樂融融。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相互拜年恭喜,小孩穿新衣,軍方或民
間組成的舞龍舞獅隊及喬裝財神爺四處迎新祝賀討喜,真的好不熱鬧,除了春節及結婚喜慶燃放鞭炮外,更重要的是,當某一家孩子考上大學時,消息一傳出,全村莫不歡欣鼓舞燃放鞭炮及張貼紅紙慶賀,熱鬧盛況絕不亞於國慶呢!按當時國私立大學錄取率約10至15%,如今,這些「竹籬笆」的懷舊情景,只能在你我殘存的記憶裡,或是借一些圖片想像當年的榮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