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左右,自大陸來台的三軍將士們,在當時歷史因素的影響下被迫移居台灣。為安置這一群士兵及其眷屬的居住問題,一個個「眷村」應運而生,這種非血緣關係,卻緊密相連的眷村文化,遂漸漸成形。 根據桃園縣桃籽園文化協會進行「田野調查」(Field research)後分析,當時,將士們為了兼顧任務執行和眷屬的安全,紛紛就近尋找居住地,而桃園因離政治中心--台北市很近,又靠近大園軍事機場,成為軍眷們居住地首選之一。有一群原本住在桃園機場旁的空軍眷屬,開始遷移到龜山鄉,逐步形成人口鱗集的「建國一村」。 隨著時光流轉,龜山鄉共建立了9個眷村社區,包括陸光二村、陸光三村、建國一村、克勤新村
、貿易一村、貿商一村、明駝一村、憲光二村、精忠五村等,大部分的眷村名字都和軍種有關,其中「陸光」代表「陸軍」的榮耀,最為明顯;「建國」則意指「空軍建兒」;「憲光」則是「憲兵」;「精忠」和「克勤」則都是「陸軍的精神口號」;「明駝」則是「聯勤」取其代表駱駝(「沙漠之舟」-要有韌性,百折不撓)的精神而產生的村名。這些村子大都集中在市中心的周圍,密度相當高,以「克勤」和「貿易」為例,兩個村子只相隔一條街。這一群人的移入,對龜山的人口結構,確實造成很大的影響,使龜山鄉民更加多元化,並激盪出多元的社區文化的精彩火花。 龜山鄉另一個眷村文化代表性建物,即位於「陸光三村」千禧新城的「眷村故事館」。桃
園縣桃籽園文化協會鄭秀瑛小姐表示,由於該村改建為電梯公寓大樓,致無法看到早期的眷村風貌,惟故事館仍提供陸光三村居民們一個回味眷村的最佳場所,並能直接點出早期眷村與現代改建之後的差異。 龜山眷村故事館,有別於許多文化館的陳列方式,希望不是單純呈現出文物的堆積、塵封的事蹟和懷舊情緒的感染,而是以文化分析的觀點帶領大家認識眷村文化。該館共有兩層樓,一樓後方陳列老故事、老照片;二樓則是實境呈現,創意十足。整個故事館完全保留建物的原始風貌,未進行任何拆除破壞工程,而用添建陳設材料,創造眷村氛圍。 除了定點的導覽展示之外,桃園縣一年一度的「眷村文化節」活動則是另一種感受眷村文化的管道。
每一年的眷村文化節活動,不定期在11月、12月間舉行,活動內容相當多元,包括以吃喝玩樂為特色的嘉年華、學者研討會、文物展覽、影片回顧等等,範圍遍及桃園縣的龜山鄉、中壢市、大溪鎮、八德市等地。 眷村,見證了台灣近五十年的歷史,雖然它已日漸凋零,但其口耳相傳的故事,不只讓人回憶,更是值得珍惜與保護的文化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