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閱讀眷村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竹籬笆的故事

眷村人成長記憶中,左鄰右舍間親密的吆喝、吵雜,與燒菜、打牌的「活的」聲音與色彩,已不復見。眷村是眷村人成長的地方,是台灣發展史中,中國人口大遷移的一項歷史見證,是我們緬懷這段歷史的共同記憶。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
:::
放大
憶:屏東縣潮州鎮「潮州新村」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憶:屏東縣潮州鎮「潮州新村」
潮州新村眷村特色─家戶均有國旗插座
潮州新村—典型老舊眷舍樣貌

憶:屏東縣潮州鎮「潮州新村」

作者:輔導員劉建屏
基本資料
「潮州新村」,係民國三十八年間,由日本政府軍營改建,嗣由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指示整建,在潮州鎮現址,興建一百四十一戶的眷舍,用以照顧大陸來台之空軍眷屬。建築結構概為:木架椽樑、竹織糊泥作牆,水泥瓦蓋頂,外牆則以木板層疊,稱作「魚鱗板」,房屋既矮且窄,屋前由竹籬笆、紅花樹圍籬,每戶最多十餘坪,空間狹隘加上一半違建的結果,一家數口擁擠生活,但均融洽。鄰里雞犬相聞,俱皆相處和諧。
早年的「潮州新村」,全村僅有一口深水井,一座木架水塔,每鄰一個水龍頭,水源斷斷續續,點滴如甘露,後來每鄰開鑿一口井,才大大解決用水問題,「水井文化」成為眷村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燒煤炭爐,使「家家戶戶,炊煙四起」,以及家裡無抽水馬桶,都靠全村六個公廁的「早晨公廁」景觀,都是該村特有的景象。 昔日眷村生活點滴,舉凡街坊鄰居間親蜜的情感、家戶間經常互通有無、聚在一起學作家事、膳食、針線縫補、教打毛線等,均令人深刻懷念,尤其是各家的小孩全都玩在一起,「枝仔冰、麥芽糖、打彈珠、抽紙牌、元宵提燈……,都是常見的娛樂」,整個村莊就像一個大家庭;以及每年的威廉波特少棒賽,家家戶戶都要吃著泡麵,熬夜為中華隊加油
放大
憶:屏東縣潮州鎮「潮州新村」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憶:屏東縣潮州鎮「潮州新村」
潮州新村眷村特色─家戶均有國旗插座
潮州新村—典型老舊眷舍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