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刺刀拿雕刀 學製琴先學語文 當年,許文仁在陸官同學的慫恿下,花500元買了生平第一把琴,平時自己拉拉小曲子自得其樂,通常是把琴藏在部隊的貯藏室裡,躲在裡頭練琴,當然也免不了被譏為「殺雞」或「鋸木頭」,但對於一個從來沒有拜師學過琴的人能這樣玩出個名堂,也就很難能可貴了。琴故障了要送修,許文仁因而結識了製琴名家蘇丁選,他們一見如故,聊得非常投契,當時他也去參觀過老師舉辦的琴展,那優雅精細的藝術讓他怦然心動,決心一窺製琴技藝的堂奧,那時台灣在製琴這個領域只是萌芽階段,全台灣懂得製琴技巧的人不到5人,他計畫退伍後的創業就是「沉迷下去做琴」。 放棄了半年後就能晉升中校的大好機會,許文仁
從少校官階退伍,退休俸47萬一次領完,還不夠買一部天王星汽車;沒有終身俸做後盾,只有出生不滿週歲的襁褓嬰兒,加重他的責任心,沒有收入的摸索生活,在在提醒他經濟壓力的現實面,家人朋友都大力反對,就像沒有發跡前的國際名導演李安一樣,妻子雖然知道日子會很難過,卻只能默默找工作支持這個家。許文仁憑著對古典音樂與手工藝的熱愛,脫下戎裝,拿起雕刻刀,執著要走製琴的艱苦路,沉潛過一段非常不容易熬過的累積能量歲月。最初,他只能延攬一些修琴的工作,工資非常微薄,他知道,要學好製琴的工作,閉門造車的在台灣矇是不夠的,只有遠赴製琴的故鄉──義大利,才能真正進入核心;他認真自修義大利文,自己買義華和英義字典、買錄音帶
練習,準備出國找當代大師,接觸最頂尖的製琴藝術。 25年前,製琴的材料、工具和資料在台灣都很難找,他託做義大利商品貿易的四弟在出差時幫他帶書和工具、材料回國,自己看書摸索製琴技巧,為了生計,他一家一家的走遍大街小巷去造訪琴行、樂器公司和小提琴老師,看哪裡有琴要修,一方面有點收入,一方面賺取經驗,自學幾年後,飛去義大利製琴重鎮克雷蒙納(Cremona)拜師,投入大師G.B.Morassi的門下,在台灣已有9年的沉潛錘鍊,是多少不悔不退的堅持,在得到名師指點之後,他做出來的琴已頗具水準,讓他躍躍欲試。 三坪空間無限寬 國際大獎美名揚 就在自家才三坪大的工作間,許文仁自己釘製好
用而符合人體工學的製琴桌,自己鑽研打磨稱手方便的百來種小工具,自己研發製琴的技巧,自己加蓋適合風乾木頭的頂樓貯藏室,心無旁騖的把沉默的木頭雕琢成優美的提琴。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他託朋友赴美送出一把精心製作的琴,參加1992年美國提琴協會舉辦的國際製琴賽,沒想到一舉奪得「音質獎」,原本他的第一把琴只以5000元賣出,得獎之後就爆升到20萬一把,爭取國際比賽的肯定成為一個極公正公平的指標,緊接著他又參加了相當於製琴界奧林匹克的義大利國際大賽,拿到佳作獎,在名琴故鄉每次參展都有3、4百名高手,脫穎而出的僅有數十位,得獎人的提琴照片與個人檔案都編印成冊,和獎狀一起送給受獎人存證,他翻到自己的作品
和名字,指著「From Taiwan」的字樣,眼裡發著光,是的!台灣之光,即使在這個冷門的行業,沒有整座球場的掌聲,沒有粉絲追逐、鎂光燈閃亮,但是同樣贏得世界級的肯定與尊敬,一切的辛苦煎熬就都值得了。 得獎有了信心之後,許文仁的興趣更高,自我要求更嚴,從92年開始,他陸續參加了6次製琴大賽,每次都全壘打抱回獎項,一本一本的得獎紀錄,一張一張的精美獎狀,迄今已六度獲得國際大獎的肯定,連他的義大利老師都以他為榮,拍著他的肩膀說:Great Taiwan!讚許他是天才型的得獎王,然而,天才的背後要付出多少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