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八年撤退來臺的部隊中,夾帶著很的娃娃兵,民國四十年三月十八日由陸海空三軍抽調來的幼年兵約一千三百人,成立「幼年兵訓練總隊」,這可說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部隊,但是只短短的一年多就解散。我當時十四歲,有幸成為幼年兵其中一員。
孫立人將軍擔任陸軍訓練司令及臺灣南部防衛司令時,發現部隊都有不少娃娃兵穿著軍裝夾雜其中,這些六到十六歲的青少年,入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父輩為國捐軀戰死沙場,母親亦因流離失所而無法照顧,遂將幼子托身於軍隊,有些是父兄從軍挾帶子弟同行,也有半路收留與父母失散的幼童隨軍寄養,而我則是頂替哥哥名額而當兵的。
我的老家在廣東省茂名縣高州市,民國三十八
年七月軍隊來茂名徵兵,我的哥哥被要求入伍服役,但因哥哥年紀較大,有體力從事農務,必需留在家理幫忙種地,於是我就頂替哥哥的名額入伍當兵,那時候我只有十三歲,身高還不到一百五十公分,我入伍部隊是海南特區保安旅,是屬於陳濟棠將軍的部隊,到軍隊報到第二天就離開家,直到民國六十八我返鄉探親,我們兄弟才又手足重逢。我入伍後在海南島待了近一年,三十九年五月撤退到臺灣。
幼年兵以從青島、舟山、海南等地撤來的部隊中較多,我們這一批幼年兵在軍隊中也不是白吃白住,大部份是擔任連隊隊部勤務兵或傳令兵,我們這些娃娃兵也是有編制的
,也領薪餉與主副食。民國四十年以後,也有了兵籍號碼與補給證,待遇與一般軍士無異。
為解決這些娃娃兵的教育問題,孫立人將軍先於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將部份十六歲以下的孩童,調到台南市第二中等學校成立的「幼年兵連」,後全面清查所有部隊中的娃娃兵,於四十年三月十八日成立「幼年兵訓練總隊」,營部設於臺南三分子,並將一千三百餘名幼年兵依學力程度分班編隊,一共編成三個大隊九個中隊與一個獨立排,我被核定為國小五年級程度,被編入第七中隊。
幼年兵總隊成立後,我們終於可在軍隊中接受教育,可惜好景不長,由於高層對此一不正常部隊有不同的考量,孫立人將軍主張保留培訓到高中畢業程度,再進入三軍官校或其他學校深造,
可為三軍培育一批高素質且為基層出身的忠貞幹部。但參謀總長周至柔則主張解編幼年兵總隊,將這批孩童分送到各後勤單位學習一技之長,以充實三軍技術人才之不足。
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幼年兵總隊部解編了,除了三百三十三人被送入政工幹校教導團就讀,我很幸運的也名列在其中,得完成初中、高中學歷後投考學校。其他大部份的幼年兵則被分配到聯勤兵工廠或運輸學校學習技術,少數入則進入士官學校就讀。
這一千三百餘人經過多年努力,在各行各業都有不俗表現者不在少數,粗估升到將官者有七人,朝學術界發展獲得博士而擔任教授者則不下十人,其中魏兆歆還是國立高雄海事專科學校校長。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依照孫將軍的主張,把這群青少年全部培訓至高中畢業,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在軍界、學界嶄露頭角,長官的一念之間,對下屬的影響是何其之大啊!